其实养生比治病更重要

导读:“顺时”其实不深奥一说起中医养生理论,人们往往觉得深奥难懂,在樊正伦看来,中医养生其实很“亲民”,“对于家中、办公室的温度,就应按照顺四时理论而为之” 。

其实养生比治病更重要

文章插图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界中“万物”之一,顺应自然规律是毋庸置疑的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养生比治病更重要,了解中医养生当从“顺四时”起,即按照四季气候的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顺势而为 。
“顺时”其实不深奥
一说起中医养生理论,人们往往觉得深奥难懂,在樊正伦看来,中医养生其实很“亲民”,“对于家中、办公室的温度,就应按照顺四时理论而为之” 。
民间有句俗话: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 。这本来是指某些气候异常的年份患病的人会增多,但这句话中所说的情况现在已成为常态 。“夏天的时候将空调开足马力,室内寒气彻骨,穿套装还略感寒凉,这种情况是很容易患感冒、关节痛的 。那么冬天将暖气烧得‘热火朝天’,室内温度高到穿短裤背心,这样‘温暖’的环境总不会生病了吧?也不然 。这不但浪费能源,而且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其危害并不比冷气小 。”樊正伦解释,《黄帝内经》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一说,严寒的冬季,人体精气本应处于闭藏状态,如果外部温度太高,人体腠理反常张开,气血自然随之耗散 。虽然此时看起来仍是“健康”的,但人体早已形成“表虚”之态,若是遇到稍低的温度环境,焉有不感冒之理?
冬天的室温不要过热,最高控制在20℃左右即可 。同理,夏天最好备把扇子,自己动手享受自然风 。“人的生命不能违背天地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 。冬天当冷,夏天当热,这就是最基本的‘顺时’养生之理 。依此规律养生,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
导读:“顺时”其实不深奥一说起中医养生理论,人们往往觉得深奥难懂,在樊正伦看来,中医养生其实很“亲民”,“对于家中、办公室的温度,就应按照顺四时理论而为之” 。【其实养生比治病更重要】饮食起居无不“顺”
喜欢将人比喻成一棵落叶树 。他解释说:“冬天树叶落光,原来分散于枝叶上的营养开始收向根部,枝叶营养相对不足;春天营养又从根部走向枝叶;到了夏天,枝繁叶茂,而根部的营养相对冬季有所不足 。人也是一样,春天气血由内向外走;夏天气血充盈,布于体表;冬季内里相对充盈,表面相对空虚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夏天为何多患胃肠道疾病而秋冬易感冒的原因,除了细菌滋生以外,夏天人体内部气血相对空虚,故易扰内,而秋冬体表之气不足固卫,所以容易感冒 。”
由于人体具有这种“顺时”的特性,我们的生活起居都应顺应这种特性,有针对性地调养进补 。对此,樊正伦开了个“四季养生食谱”:春季以养肝为主,无论男女均可吃点乌鸡白凤丸,可有效避免“春困”;夏天宜补心,中老年人可适当服用“生脉饮”,其中的麦冬、五味子等药既可补气,又可清肺热,有助于滋养心气,防止胸闷、气短、汗多等夏天的“应季病”:大自然在秋天赐予我们丰富的水果,梨即是其中一“宝”,秋梨膏是秋季进补佳品,有润肺止咳、收敛气血的作用;数九是补养的最佳时节,女性重在补阴血,更年期前女性在数九时宜吃阿胶膏,已过更年期的女性可吃六味地黄丸,男性则可以金匮肾气丸补肾阳,以六味地黄丸补肾阴,但发热感冒时应暂停滋补 。
食养顺四时而变,作息亦是如此 。“早睡早起身体好”是多少年来我们奉行的格言,但樊正伦认为,凡事不能一概而论,起居也应根据四季的特性随时调整,简单地说就是“跟着太阳走”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但也容易“春困”,此时不宜长睡不起,而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以舒肝气 。夏天昼长夜短,主张“晚卧早起,无厌于日”,但也不宜太晚,以23点前睡觉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炎夏人的情绪容易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火”,怒则加剧耗散充盈于表面的气血,故控制情绪为重要的养生环节 。秋天的起居原则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时气血由外而内逐渐收敛,为顺应气血收藏,睡眠时间也应逐步延长,情绪方面应注意勿“悲秋”伤肺 。到了冬天,我们就应该“懒”一些,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之原则,“有些老人早起惯了,大冬天五六点钟天还没亮,就早早起来顶着北风出门锻炼,这简直是折腾自己 。”因为冬季外界寒冷,过早起床锻炼使得毛孔过度开放,反而不利于精气的储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