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岩金主要成矿类型的矿化期( 五 )


在岩金富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 。地表浅层的岩金,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 。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于是形成沙金矿 。同时由于沙金具有亲和力,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由小滚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金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的金块重达280千克,它产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 。
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3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 。在世界上,岩金、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 。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 。
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变质砾岩型56.2%,变质热液型12.4%,伴生金9.5%,沙金8.9%,岩浆热液型及火山热液型7%,热水溶滤型0.9% 。
从全球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 。其中,产于地盾的金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6278%;古地台盖层局部中生代活化区,占11.3%,优地槽区,占12.915.6%;冒地槽区,占11.2%;而古地台盖构造区,则占1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