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地板的起源与发展史 竹地板的执行标准

竹地板的起源与发展史 竹地板的执行标准
竹地板是一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它以天然优质竹子为原料,经过二十几道工序,脱去竹子原浆汁,经高温高压拼压,再经过3层油漆,最后红外线烘干而成 。竹地板以其天然赋予的优势和成型之后的诸多优良性能给建材市场带来一股绿色清新之风 。竹地板有竹子的天然纹理,清新文雅,给人一种回归自然、高雅脱俗的感觉 。它具有很多特点,首先竹地板以竹代木,具有木材的原有特色,而且竹在加工过程中,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胶种,可避免甲醛等物质对人体的危害,还有竹地板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通过对原竹进行26道工序的加工,兼具有原木地板的自然美感和陶瓷地砖的坚固耐用 。
起源与发展史
竹地板并非新产品,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已经出现,从1998年起竹地板 制造技术成熟,当时产量只有30万平方米,到2005年,全国竹地板产量达 竹地板到3000万平米 。
竹地板作为一种十分有特色的地板种类,外销价格高,效益良好,所以自诞生之日起,中国上规模的竹地板企业几乎都把目光放在了国外 。作为高档地板的代表,全国竹地板产量的60~70%都出口,这也造成了竹地板“国内开花国外红”的局面,在中国本土反而认知度不高 。直到近年来,在国外贸易壁垒和国内出口企业恶意价格竞争的压力下,中国竹地板界才意识到了本土市场的重要性,开始积极推进竹地板在国内消费者中的认知度 。
结构
竹地板按表面结构可分为径面竹地板--侧压竹地板和弦面竹地板--平压竹地板两大类 。按竹地板的加工处理方式又可分为本色竹地板和炭化竹地板 。本色竹地板保持竹材原有的色泽,而炭化竹地板的竹条要经过高温高压的炭化处理,使竹片的颜色加深,并使竹片的色泽均匀一致 。
加工工艺
竹材地板的加工工艺与传统意义上的竹材制品不同,它是采用中上等竹材,经 竹地板严格选材、制材、漂白、硫化、脱水、防虫、防腐等工序加工处理之后 。再经高温、高压热固胶合面成的 。相对实木地板 。它有它的优劣,竹木地板耐磨、耐压、防潮、防火,它的物理性能优于实木地板,抗拉强度高于实木地板而收缩率低于实木地板,因此铺设后不开裂、不扭曲、不变形起拱 。但竹木地板强度高,硬度强,脚感不如实木地板舒适,外观也没有实木地板丰富多样 。它的外观是自然竹子纹理,色泽美观,顺应人们回归自然的心态,这一点又要优于复合木地板 。因此价格也介乎实木地板和复合木地板之间 。
常规的竹地板的生产工艺流程(366竹地板整理)
毛竹→截断→修平外竹节→开条→去内节→竹条双面刨光(去竹青、竹黄)→蒸煮(防虫、防霉处理)或炭化着色处理→干燥→竹条精刨→竹条分选→涂胶→组坯→热压胶合→砂光→定长截断→四面刨(定宽、开背槽)→双端铣(横向、纵向开榫)→喷封边漆→素板砂光→分选→粉尘清除→水性底漆→热风干燥→涂腻子→UV固化→底漆→UV固化→砂光→底漆→UV固化→砂光→面漆→UV固化→耐刮擦面漆→UV固化→检验→包装
竹地板的生产工艺说明
1、原竹检验
竹地板一般用毛竹做原料,但毛竹的力学性能与竹龄及取材部位有密切关系,竹龄小于4年,竹材内部成分的木质化程度不够,强度不稳定,干缩、湿胀率大,应选用5年以上的毛竹 。竹子一般根部壁厚,梢部壁薄 。因此,一般选用胸径大于10cm,壁厚7mm以上的杆形直的新鲜毛竹为原料 。
2、断料
毛竹是根部粗、顶部细 。将竹筒按照壁厚程度区分,截成规定长度 。
3、冲片
将原竹冲成规则的竹条
4初刨
干燥后的竹条需经四面刨进行四面精细刨削,刨去残留竹青、竹黄和粗刨留下的刀痕等,这样的处理后竹条与竹条才能胶合得很牢固,无裂缝,不开裂,不分层 。竹条精刨后应进行分选,将加工尺寸不符合要求及色差大的竹条从生产线上剔除出去 。
对竹条表面进行初步处理 。表面刨青去黄,也就是去除竹皮和竹肉部分,只保留最中间的粗纤维层 。传统竹制品是取整个筒状竹材弯曲成规定造型加工而成的,没有经过刨青去黄,表层的竹青也就是竹皮部分密度和粗纤维不同,在同一个干湿度条件下收缩变形率不同,所以容易造成开裂 。而竹黄也就是竹筒内壁的竹肉部分,含糖等营养成分较高,不去除也会容易生虫霉变 。在厚度上由于竹材本身抗弯强度高于木材,15mm厚的竹地板已有足够的抗弯、抗压和抗冲击强度,脚感也较好 。有的制造商为迎合消费者越厚越好的心态,不去青、不去黄,竹片胶合后,虽然竹地板厚度可达17mm、18mm,但胶合强度不好,反倒容易开裂 。而质量上乘的竹地板则是将竹生两面竹青、竹黄粗刨去之后,为使竹片组坯胶合严密,还要对其进行精刨,厚度和宽度的公差应控制在0.1mm之内,用于粘连竹坯的胶黏剂也会在高温作用下迅速固化,胶合度极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