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是谁的代称

桑梓是家乡、故乡的代称 。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都会在房屋周围种上桑树和梓树,有一种说法是这些树都是父母种的,所有就有了我们常见的一句谚语: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一直到后来,桑梓就成了“家乡、故乡”的代名词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诗经》当中的一句:“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意思就是出门在外的游子看到了桑树和梓树,就会想起远在家乡的父母,从而生起了恭敬之心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历经了八千的沉淀之后,就有了我们现在为之所折服与骄傲的耀眼文明 。中华文化是一颗不断闪烁释放出光芒的的星星,亘古通今承载了许多浪漫与美好,是我们成长路上所必需要不断学习的 。
桑梓指代什么?桑梓代指:家乡、故乡、乡下,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 。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 。在汉语中,“桑梓”一词经常被人们用来代称“故乡、乡下” 。这一用法至迟在东汉时期就已形成 。
原来,在我国古代桑、梓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两种树 。桑树的叶可以用来养蚕,果可以食用和酿酒,树干及枝条可以用来制造器具,皮可以用来造纸,叶、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药 。而梓树的嫩叶可食,皮是一种中药(名为梓白皮),木材轻软耐朽,是制作家具、乐器、棺材的美材 。
扩展资料:
桑梓的典故
【桑梓是谁的代称】古人为了穿衣,家家种桑植麻 。《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所以“桑麻”一词就专用来指农事,唐朝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就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句子 。
古代人们家宅旁常栽种桑和梓,《诗经·小雅》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是说桑与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后来“桑梓”就用来做“故乡”的代称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桑梓
“桃李”代指() “桑梓”代指() “汗青”代指() “杜康”代指()“桃李”代指学生,“桑梓”代指家乡、故乡、乡下,“汗青”代指史册,“杜康”代指酒 。
1、桃李
桃李比喻老师辛勤栽培的学生 。桃李满天下就是说老师教育出来的优秀学生遍布全世界,赞美教师辛勤育人 。
2、桑梓
在汉语中,“桑梓”一词经常被人们用来代称“故乡、乡下” 。这一用法在东汉时期就已形成,因为东汉张衡在其《南都赋》一文中即有句曰:“永世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睹归里焉 。”(世世代代能够效法前人,心怀故乡 。天子南巡这里,看一看前人居住的地方 。)
3、汗青
指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再刮去青皮,便于书写,避免虫蛀,故称汗青,也叫杀青,借指史册 。
4、杜康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 。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
扩展资料
桃李、桑梓、汗青、杜康在古诗句中的运用及释义:
1、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释义译文: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2、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两汉·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释义译文:活着就还有希望能回到故乡,死后葬于故土才能心安 。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过零丁洋》
释义译文: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
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两汉·曹操《短歌行》
释义译文: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桑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汗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