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八月的节气,露就是九月的节气,秋季属金,金色是白色,金气则寒冷,白是露的颜色,寒是露气性 。颜色先白然后气变寒冷,本来就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
九月中气为霜降,此露气因寒冷而结成霜 。立冬之后的节气是小雪和大雪,寒气起初是露,发展为霜,最后变化为雪 。霜之前是露,露由白而至寒,这就是白露、寒露两个节气,
霜之后是雪 。雪由小而至大,这就是小雪、大雪两个节气,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至于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诗经·幽风》有诗句说:“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觱发是寒初起的时候,所以十一月之后是小寒;栗烈就是寒风凛冽的时候,所以十一月末为大寒 。
大致来说,上半年主长生,有雨、有雷、有风,都是生长之气,下半年主生成,有露、有霜、有雪,都是成熟之气 。下半年只讲天时,不说农时,因为农时最紧急的季节是春季和夏季 。
先哲说:“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 。”意思是说,变是化的开始,化是变的结果 。立春、雨水之后,寒气逐渐变弱,到了立夏的时候寒气就都化成水了 。
小暑、大暑,其变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立秋、处暑之后,暑气逐渐发生变化,到了冬至暑气都化为寒了 。小寒、大寒,其变化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
先哲又说:“日月运行,而四时成,以其有常也,故圣人立法以步之 。阴阳相错,而万物生,以其无穷也,故圣人指物以侯之 。”意思是说,日月不停运行,从而形成一年四季,这是因为日月运行有一定的规律,
所以圣人就制定出法则,以便遵循这种规律行事 。阴气阳气相交,从而生成万物,这是因为阴气阳气相交无穷无尽,所以圣人就选择一定的事物来象征阴气和阳气相交,
以便认识万物生成的情形 。综观六气自始至终、或早或晚的运动情况,五运(五行)的时大时小,或盈或虚的变化情况,用最根本的法则来研究它们,用最精确的数字来考究它们,从而垂训示教千年万载,绝对没有差错 。
古书上说:五天称之为侯,三侯称之为气,六气称之为时也就是季,四时也就是四季称之为年 。又说:日为阳,月为阴,它们的运行有一定的距离和轨道 。
日运行一度,月运行十三度左右,所以大月小月加起来共三百六十五天而构成一年,如果积气有余——也就是时间有余的时候,可以做闰月 。古书上说:日在通常情况下在一昼夜运行一周天的一度,这就是一天,总共三百六十五天又四分之一天,
这样运行一周天就是一年 。通常五日为一侯,三侯构成一气,一气就是十五天 。三气构成一节,就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共八节,三八二十四气,分别主宰四季,这样一年就形成了 。
春分、秋分的“分”,是就六气而说的,就是二月六气的初气终结,与二气相交,八月中四气终结,与五气相交 。如果就四季而言,那么阴阳寒暖之气,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区分开了 。
一昼夜分五十刻,也是按阴阳区分 。所以古书上说,“分则气异”,就是这个意思 。冬至、夏至的“至”,也是就六气而言的,五月中的时候,司天的气到了它的位置,十一月中的时候,在泉之气到了它的位置 。
如果就四季的时令而言,阴气、阳气到了这个时候,达到极盛状态 。夏至那天白天时间最长,也不超过六十刻,阳气到了这时达到顶点 。冬至那天白天时间最短,不超过六十刻,阳气到了这时达到顶点 。
冬至那天白天最短,不超过四十刻,阴气到了这时达到顶点 。不论是夏至还是冬至,天侯都没有改变,所以古书上说“至则气同”,指的就是这一点 。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古代叫3古代24节气雅称:
1、立春,正月节 。
2、雨水,正月中 。
3、惊蛰,二月节 。
4、春分,二月中 。
5、清明,三月节 。
6、谷雨,三月中 。
7、立夏,四月节 。
8、小满,四月中 。
9、芒种,五月节 。
10、夏至 。五月中 。
11、小暑,六月节 。
12、大暑,六月中 。
13、立秋,七月节 。
14、处暑,七月中 。
15、白露,八月节 。
16、秋分,八月中 。
17、寒露,九月节 。
18、霜降,九月中 。
19、立冬,十月节 。
20、小雪,十月中 。
21、大雪,十一月节 。
22、冬至,十一月中 。
23、小寒,十二月节 。
24、大寒,十二月中 。
- 八宝粥是怎么来的
- 玉器鉴赏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中国古代玉器鉴赏知识
- 西席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 古代火焰的雅称
- 古代的小娘是指什么
- 什么是铁蒺藜?
- 70岁老人的雅称
- 丙午时是几点
- 中秋的来历
- 秋处露秋指的是哪四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