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坐的轿子叫什么

皇帝坐的轿子叫龙辇 。龙辇:龙辇前方由六匹骏马驾驭,在车身内镶嵌着玉器金银、宝石珍珠,并且车身还雕刻着有龙凤呈祥的图案,尽数显露皇家雍容华贵、豪华大气的气派 。在古代,只有皇帝和皇后才可以乘坐龙辇,龙辇也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 。
除了有龙辇外,还有一种叫做凤辇的轿子,凤辇有三种解释:
1、仙人的车乘;
2、也被称做皇帝的车驾,在古代一般将皇后所坐的轿子称为凤辇;
3、指华贵、富丽的车驾 。
古代官轿大致被分成三种颜色:
1、金黄色的轿顶,明黄轿帏的是皇帝坐轿;
2、枣红色轿子是高官坐轿;
3、而绿色的轿子则是低级官员以及取得功名的举人、秀才乘坐 。
古人在宫里坐的轿子叫什么皇室王公所用的,称为舆轿;达官贵人所乘的,叫作官轿;人们娶亲所用的那种装饰华丽的轿子,则称为花轿 。
官轿大致上分为三种颜色,一种是黄金轿顶,明黄轿帏,这种主要是皇帝乘坐的,一种是枣红色的轿子主要是高官乘坐的,第三种大多是绿色的轿子,主要是一些低级官员乘坐的,每朝每代对轿子的乘坐都有着非常严苛的制度,是不能逾越的 。
【皇帝坐的轿子叫什么】清朝规定,凡是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外省督抚乘“八人抬”,督抚部属乘“四人抬”;三品以上的钦差大臣,乘“八人抬”等 。至于皇室贵戚所乘的轿子,则有多到10多人乃至30多人抬的 。
扩展资料
皇帝轿辇:
1、玉辂是最讲究最华贵的一种御车,多用青缎装饰是其显著特点,由一头大象牵拉 。
2、金辂,亦驾象一,黄缎装饰是其重要特征 。
3、象辂,多红色为其醒目之处,三辕,服马四,骖马六,在马拉御车中是规格最高的一种 。
4、木辂,黑缎装饰为主,三辕,服马二,骖马四,规格逊于象辂 。
5、革辂,白色为其色彩主调,辕二,服马一,骖马三,又次于木辂 。
6、玉辇,是最豪华的一种轿,色彩主调为青色,四辕,内二辕长3丈余,外二辕长不足3丈,由36人抬行 。
7、金辇,色彩主调为黄色,四辕,内二辕长2丈8尺,外二辕短2尺,用28人抬行 。
8、礼舆,楠木质,双层穹盖,上层八角形,下层四角形,垂檐、帏幔为黄缎,左右开窗,夏用蓝纱,冬用玻璃,直辕二根,大横杆二,小横杆四,用16人抬行 。
9、轻步舆,没有帏幔,辕、横杆略同礼舆,亦由16人抬行 。
10、步舆,较轻步舆更为俭素,16人抬行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轿
皇帝乘坐的轿子除了叫銮舆还能叫什么?辇
步辇
御辇
龙辇
肩舆
版舆
步舆
八掆(钢)舆
八扛舆
具体了解还可以看下面介绍:
轿子的起源
轿子,在宋代以前,人们称之为肩舆 。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交通工具 。“舆”本义指车厢 。顾名思义,肩舆是指扛在人肩膀上的车厢 。这个名称准确地表明了轿子的特点,也说明了轿子与其它交通工具的根本区别 。
轿子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轿子的原始雏形产生千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初期 。《尚书?益稷》中有一句话:“予乘四载,随山刊木 。”这是大禹自述其治水经过时讲的 。后人解释,这四载是:“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欙。”(《史记?夏本纪》) 这个 “欙”(雷),就是最原始的轿子 。它倒底是什么样子,有的古文献说:“山行即桥”(《史记?河渠书》),这是由于欙是过山之用,负在一前一后两个人肩上,远望过去“状如桥中空离地也”(《癸已类稿?轿释名》),所以,在上古时,轿、桥二字相通 。而它的具体形状目前还无从可考 。1978年,在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陪葬坑中,出土了三乘木质肩舆,有屋顶式和伞顶式两种制式 。其中一件经复原后还可以看出原来面貌:它是由底座、边框、立柱、栏杆、顶盖轿杆和抬杠几部分组成 。底座呈长方形,顶盖如同四面起坡的房顶形式,轿身原应围以帷幔轿前开有小门,供乘者出入 轿杆捆绑在底部边框上,和以后轿杆固定于轿身中部的制式不同 。这是目前己发现存世最早的轿子的实物 。从它比较完备的结构来看当时制造轿子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在它之前,必然还应有一段发展完善的过程 。由此可以推断,轿子起源于夏朝初期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 。
一般认为,轿子是在古代车子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中华民族造车的历史更早 。《淮南子?说山》一书记述:“见飞蓬转而知为车 。”古代人们从自然物的滚动中得到启示: 圆形的物体在平面上移动要比其他形状的物体迅速得多 。于是古代人们学会了采用在重物之下排垫圆木的方式来搬运东西,这有河南等地的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遗址为证 。到仰韶文化的晚期,人们己经用轮制技术来制造陶器,想必当时的工匠也会尝试制做车轮的 。车辆的伟大发明,使中华民族在克服平原地区的交通障碍方面取得了成功 。当远古先民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为了生 存和发展,经常“迁徒往来无常处”的时候,车子给了他们多么大的便利啊! 不仅如此,以车子的伟大发明为先导,我国的上古无先民陆续发明了适用于不同自然环境的多种交通工具 。大禹“乘四载”,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史记?夏本纪》) 。他使用了各种交通工具,轿子就是其中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