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用刺刀发展历史大全

世界军用刺刀发展历史大全
【世界军用刺刀发展历史大全】大约在1640年,刺刀作为前装滑膛枪的配装武器,创制于法国东南部的巴荣讷城,法文刺刀(Baionnette)一词就是由该城的名称Bayonne演变而来,并一直沿用到今 。
刺刀主要配装于步枪上,它使用的鼎盛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当时单发步枪是各国步兵的主要武器,火力较弱,刺刀作为一种重要的战术突击的格斗武器极受重视 。
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的广泛使用,步枪本身的作用和地位明显下降,使用刺刀的机会就更少了 。战后,刺刀的发展进入了低潮,一些人甚至主张干脆取消刺刀 。70年代,美国陆军甚至取消了刺刀训练科目 。
80年代以后,刺刀重新受到各国军队的重视,英、美等国研制并装备了新式刺刀 。新式刺刀在保留拼刺功能的同时,突出了多功能,除了能刺、切、割、锯外,还增加了剪铁丝、开罐头、起螺钉等功能 。与此同时,供空军、海军、特种兵等诸兵种使用的多功能匕首(救生刀)也得到了发展 。
早期的刺刀是塞式刺刀,呈剑形,刀长30~60厘米,上面有一个木质锥形刀柄,可插进滑膛枪管的枪口内,作拼刺用,取代使用已久的长矛 。这种刺刀问世不久就开始逐步向整个欧洲扩散 。但它有一个明显的缺陷:一旦刺刀插入枪管内,就不能再进行射击;若插得太紧,则不易拔出;若插得太松,则容易脱落 。后来为解决上述问题,又有人研制了一种刺刀,它在刀柄上装两个滑动环,可将刺刀套在枪口上 。
1688年,法国陆军元帅戴沃邦设计出了套筒式刺刀 。这种刺刀截面呈十字棱形,套在枪口部,靠枪管上的卡笋和刺刀上的卡槽将刺刀固定 。由于性能良好,很快就流行起来,并于1700年前被欧洲各国军队所采用 。后经过一些改进,使该刺刀固定更加牢靠 。目前包括比利时FN FAL、FNC在内的许多步枪所配装的刺刀采用的都是这种连接方式 。
1750年以后,又出现了用弹簧卡笋与枪连接的刺刀 。这种刺刀用类似于刀把的手柄代替了套筒,靠弹簧制动装置将刺刀固定在枪口一侧的凸笋上 。这类刺刀多在护手处设有枪口环,上刺刀时套到枪口上,增加与枪连接的可靠性,而且刀身设计比较灵活,从枪上取下后可作匕首或其它工具使用,便于握持 。1855年后这类刺刀开始为许多国家所接受,被许多步枪采用,至今仍在使用 。
在刺刀与枪的连接方式不断改进的同时,刀身形状也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并陆续出现了一些兼具其它用途的多功能刺刀:有些刀身是单刃的和双刃的,也可作匕首用;有些刀身上开有锯齿,可以锯割物体;有些刀身与刀鞘配合作剪刀用;有些带重型刀片作砍刀用;还有些制成铲形,用来挖土沟,等等 。
澳大利亚“欧文”M1943冲锋枪的刺刀 1913年,澳大利亚在新南威尔士州新开了一家兵工厂,生产“恩菲尔德”短步枪和P1907带钩的刺刀 。1915年后,开始生产P1907无钩的刺刀,同时也为丛林战试制P1907刺刀的缩短型 。到1944年该刺刀被命名为“欧文”(Owen),装备了部队 。
该刀为单刃、直形,带双面血槽,刀身材料为钢 。刀柄护板为螺接木质握柄 。刀鞘由褐色皮革制作,外涂虫胶 。它不带刀鞘长372毫米,重420克;带刀鞘长415毫米,重605克;刀身长252毫米,宽24毫米 。
“欧文”刺刀配属于澳大利亚“欧文”冲锋枪,也可装在“恩菲尔德”短步枪上 。到50年代,该厂共生产约19 000把“欧文”刺刀 。英国“恩菲尔德”P1907刺刀 P1907刺刀是英国军队中服役时间最长的一种刺刀 。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直使用着这种佩剑式刺刀 。
在当时的作战中,拼刺被放在最重要的战术地位上 。对“李·恩菲尔德”军用短步枪配装的P1903刺刀,一些有影响的英军部队认为它在拼刺时刺不着对方 。为了达到“李·恩菲尔德”长步枪的性能,必须增加刺刀的长度 。正好,此时日本出现了“阿里萨卡”长刺刀,让英国人受到了启发,于是便开发了P1907刺刀 。
最初的P1907刺刀上有钩状弯曲挡杆,但到1913年被取消了,去掉钩子而继续生产的P1907刺刀,横挡护手和最初的有了明显区别 。原来的P1907刺刀刀背抛光,但这种刀背在第一次大战中很快就显得不适用了 。作战时,尤其是在阵地战中,这种抛光的刀背在夜间反光会暴露自己,所以没有多久,就对刀背进行了变黑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