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织造指的是什么( 二 )


清代江南织造三局,从17世纪40年代重建时起,到18世纪40年代经过一度调整生产时为止的一百年间,各局的设备规模不断缩减,其主要生产工具——织机额数,清初有两千一百余张,乾隆十年(1745)下降到不足九百张,不过仍大于明代在南京及苏、杭所设织局的规模 。而各局拥有的招募匠役人数比较稳定,一般在两千人以上 。苏州局在顺治四年共有匠役两千五百余名,康熙二十四年有匠役两千六百余名 。江宁局的三个机房,乾隆三年共有匠役两千九百余名 。杭州局原定额数不详,大致也在两千人以上 。乾隆十年江南三局匠役总数为七千名左右 。
江南三局经费的来源,完全靠工部和户部指拨的官款,其中工部拨款占百分之五十五,户部占百分之四十五,然后根据织造任务和生产能力的大小分配给三处织造 。工部户部拨款虽有数字,但与各局的实际费用并不相同 。从总体看,织造局的实际费用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如雍正三年(1725)江南三局的实际费用为二十一万三千余两,嘉庆十七年(1812)则降至十四万两,反映出清代官营织造工业的规模日益衰落 。
由于清廷长期进行大量搜刮缎匹,已使内务府和户部两处的缎匹库存达饱和状态,不论是上用缎匹和赏赐缎匹都已过剩,其中仅以积存的杭细一项,就足支百年之用 。这样,从道光二十四、五年(1844、1845)起,江宁局和苏州局的生产已经处于缩减和停顿的状态 。到咸丰元年(1851)年底,这两局因织造停减而不曾用掉的额定经费有二十余万两 。
太平军兴,江南三织造局先后受到战争破坏 。咸丰三年以后,一向由江宁局织办的彩绸库各色制帛库存告急 。因南京为太平军占领,故暂交杭州局织办 。光绪四年(1878)始奏准由杭州局添设机张,继续织造此项神帛诰敕各件,江宁局原从事此项织造的神帛诰命堂从此停办 。太平天国失败后,江南三织造局逐步恢复生产,凡上用和官用各项丝经、炼染、织挽工料价银,由户部重新厘定 。并陆续添设织机,但仅及乾隆十年织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陆续招募的工匠也不足额,总共三局不过千人 。江宁和苏州两局织造经费每年额定,无闰月时为十八万两左右,有闰月时为十八万一千一百余两 。光绪十一年清政府为江南三织造支销银数为六十一万余两,以后虽逐年有所增多,如二十年增加到一百五十多万两,但三十年,清政府还是以物力艰难为由,裁撤了江宁织造局,标志着清代官手工业的衰落 。苏州、杭州两织局则随着清亡而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