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层理分几类

交错层理分几类

交错层理分几类

文章插图
我们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板状交错层理,是一种层系上下界面平直,呈板状,厚度稳定不变或变化不大的交错层理,各层系内的细层倾向常为同向的;楔形交错层理,即呈楔状的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其特点是单个层系厚度变化极快,各层系底界强烈下凹,具明显的槽状侵蚀底界;羽状交错层理,就是岩层中,上下相邻的两组纹层倾斜方向相反,很像羽毛状 。它们常形成于潮汐地带,因涨潮、落潮水流方向相反而形成的 。
6、交错层理、波状层理、泥裂分别指示着哪些成岩环境,各有什么特征
交错层理分几类

文章插图
具体如下:一、交错层理: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斜层系可以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方式组合 。特征:细层理大致规则地与层间的分隔面(主层理)呈斜交的关系,上部与主层理截交,下部与主层理相切 。
二、波状层理:由许多呈波状起伏的细层重叠在一起组成,振荡的水动力条件下或者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
特征:细层界面呈波状起伏,或薄的泥纹层与砂纹层呈波状互层 。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规则或不规则波状,但其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三、泥裂:在河滩、湖滨、海边等泥质沉积物上,常可见到多角形的裂纹 。特征:裂纹常具上宽下窄形态,其中被泥沙填充,充填物与上覆岩层的成分相当 。
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 。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交错层理成因:交错层理是沉积介质的流动造成的,当流速一定时,沙床是可以产生一系列的沙波,而沙波的顺流迁移,在陡坡一侧形成了由一系列纹层组成的斜层系,纹层倾向表示介质流动的方向,层系互相平行或彼此切割构成不同形态的交错层理 。
交错层理根据层系与上下界面的形状和性质通常可以分为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其他流水型交错层理等 。其他流水型交错层理可分为:爬升波纹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或风暴交错层理,风成交错层理等 。
(一)流动成因构造
交错层理分几类

文章插图
流动构造(current structures)系指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时,在流体(主要是水和空气)的流动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其中有些是以沉积作用为主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形成的构造,如波痕和层理 。而且多数内部构造与其表面特征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某些交错层理就是由波痕的迁移和相互叠置而形成的,另一些则是在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表面构造,如冲刷痕和压刻痕,本书将流动构造分为波痕、层理、侵蚀成因构造和定向构造4类 。
1.波痕波痕与交错层理都是沉积物经水流、波浪或风的搬运作用所形成的沉积构造的不同表现形式,沙波迁移在层内保留下来的底床形态称为交错层理;而当它们被埋藏下来保留在层面上,就称为波痕 。
对波痕的形态主要根据波高和波长加以描述(图3-5) 。图3-5 波痕的形态要素与流动方式示意图A,B—波峰;a,b—波谷;H—波高;L—波长;L1,L2—分别为缓坡和陡坡的水平投影距离;A-a,B-b—分别为两个前积层,倾向为流水方向波长L: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水平距离 。波高H: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差 。波痕指数(RI):波长与波高的比值(L/H),表示波痕相对高度及起伏情况 。
对称指数(RSI):向流面水平投影长度与背流面水平投影长度之比(L1/L2) 。按照波痕的成因,可大致分为浪成波痕、流水波痕和风成波痕;按照不对称指数可分为对称波痕和不对称波痕;流水和风成波痕为不对称的,浪成波痕有对称的和不对称的 。(1)浪成波痕:浪成波痕(wave ripple)是波浪作用于非黏结性沉积物表面所产生的波浪形痕迹(图版3-30,3-31,3-32,3-33) 。
【交错层理分几类】主要发育于浅水环境中,如湖滨、潮坪、海滩等环境,其特点是波峰尖,波谷圆滑,波脊一般是直的,常有分枝现象 。波痕指数一般为3~13,多数为6~7 。一般认为,水深超过200m便不能生成浪成波痕 。
大多数浪成波痕的形态是对称的,也有不对称的,后者很难与流水波痕相区分 。(2)流水波痕:流水波痕(current ripple)由定向流动的水流形成,见于河流和存在有底流的海、湖近岸地带 。其特点是波峰、波谷均较圆滑,呈不对称状,波痕指数大于5,大都为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