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一句是什么?

“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一句是什么?

“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一句是什么?

文章插图
“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一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1,出自 白居易 的《钱塘湖春行》2,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4,赏析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
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一句是什么
“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一句是什么?

文章插图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创作背景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
【“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一句是什么?】鉴赏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 。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 。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 。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 。
这就是因为人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 。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无比美妙的春光,有很多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 。可是到头来,仍然只有几首作品能广为传诵 。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 。
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其他人,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 。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 。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