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米扬大佛建造于什么时期

巴米扬大佛建造于1世纪 。巴米扬大佛位于阿富汗巴米扬省巴米扬镇境内,深藏在阿富汗巴米扬山谷的巴米扬石窟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巴米扬石窟群中有两座大佛,一尊凿于5世纪,高53米,着红色袈裟,俗称西大佛,一尊凿于1世纪,高37米,身披蓝色袈裟,俗称东大佛 。
两尊大佛相距400米,远远望去十分地醒目 。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 。两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 。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玄奘都曾瞻仰过宏伟庄严的巴米扬大佛 。
世界文化遗产:阿富汗巴米扬峡谷的巴米扬大佛照片中远处是延绵的沟壑群山,近处是点缀着袅袅炊烟的绿洲农田,呈现出一幅荒凉与生命并存的画卷,绿洲由源出东部群山蜿蜒流淌的巴米扬河水灌溉着 。
巴米扬河向北经昆都士河汇入中亚母亲河之一的阿姆河,最终注入咸海 。这里就是位于阿富汗中部兴都库什山脉的巴米扬峡谷,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重镇 。
仔细看去,照片中两侧山体上有两个巨大的壁龛,它们在这里已经矗立了1500年,只可惜壁龛中的主人已经离我们远去
同样的地点,另一个角度,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1300米长的山崖上开凿的密密麻麻的洞窟 。在这1000多个石窟内曾经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精美佛像和壁画,如今残存的荒凉与斑驳为我们讲述着巴米扬峡谷曾经走过的文明历程 。
东西两侧的巨大壁龛内曾经站立着两座希腊式佛教艺术的经典之作----巴米扬大佛,西侧大佛高55米(180英尺),曾是世界最大的立式雕刻佛像,东侧大佛高37米(125英尺) 。
巴米扬峡谷坐落在印度次大陆和中亚之间的兴都库什山脉中,海拔2500米左右,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中心位置,源自高山雪水的巴米扬河在恶劣的大陆干旱气候中灌溉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农耕的发展与交通的便利,使这里成为古代商贸和宗教传播的中继站 。
【巴米扬大佛建造于什么时期】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巴米扬峡谷所在的巴克特里亚地区,这片土地上渐渐刻下希腊文化的烙印 。
公元前256年这里成为大夏国的疆域 。公元前130年左右,河中地区(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尚河流域)的大月氏人南下征服了大夏国 。
公元前4世纪开始,佛教文明在印度次大陆北部地区开始传播,公元30年强大的贵霜帝国建立,开疆扩土的贵霜帝国开国君主丘就却笃信佛教,在他的影响下,佛教在现在的阿富汗地区兴盛起来 。
印度次大陆北部的佛教文化艺术与当时在此扎根的希腊文明碰撞、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希腊式佛教艺术”(又称“犍陀罗佛教艺术”),其佛像雕塑带有浓厚的希腊和罗马风格 。
早期的“希腊式佛教艺术”主要刻画佛传故事,到公元2世纪之后,单体佛像和大型佛像雕刻在这片地区逐渐流行起来 。
两座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建于公元6世纪至7世纪,东侧大佛建造时间早于西侧约50年,建造者已无从考证 。
大佛的外貌、发型、起伏的衣纹是典型的犍陀罗佛像风格,这种风格也深深影响了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云冈石窟和敦煌石窟的佛像都具有显著的犍陀罗佛像特征 。
我国著名高僧玄奘在630年左右曾路经巴米扬,在其著作《大唐西域记》中描述当地(书中称梵衍那国)是一个佛教兴盛的中心,并记载了这两尊宏伟的坐佛:“王城东北山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其东有“释迦佛立像高百馀尺”,分别指较高的西大佛和较低的东大佛 。
从大唐西域记等 历史 典籍的描述中可知这两座大佛当时曾被青铜、黄金和珠宝装饰得富丽堂皇 。
公元7世纪开始,阿富汗地区开始了伊斯兰化进程,但在此后的数百年间,虽经历着风沙的侵蚀,巴米扬峡谷中精美的佛教雕塑依旧相对完好地被保存下来
在文明的剧烈碰撞中,两尊大佛终也难逃自己的命运 。13世纪开始,这里的佛像开始遭到人为的破坏,17世纪时,莫卧儿帝国皇帝奥朗兹布试图用火炮摧毁两座大佛,但并未成功
1996年后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绝大部分领土,2001年,塔利班动用大炮,坦克对这两尊佛教文化的无价之宝进行毁坏,3月12日两座佛像被炸药彻底摧毁 。
巴米扬大佛建造时、朽坏时,我国各是什么时代?求大神帮助标准(i):巴米扬山谷的佛像和岩洞艺术是中亚地区干达拉文化中佛教艺术的典范;标准(ii):巴米扬山谷的佛像和建筑遗迹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佛教中心,深受印度、希腊、罗马和萨桑文化的影响,后期又有了穆斯林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干达拉文化;标准(iii):巴米扬山谷是业已消失的中亚文化传统的有力见证;标准(iv):巴米扬山谷是杰出的文化景观,描述了佛教发展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标准(vi):巴米扬山谷是西方的佛教圣地,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上是朝圣的中心 。巴米扬山谷的佛像和洞窟标志性的象征意义使遗址的存在多次受到威胁,其中最严重的是2001年震惊世界的蓄意爆炸行为 。巴米扬山谷介绍:阿富汗是中亚地区的文明古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巴米扬石窟,位于今阿富汗中部巴米扬城北兴都库什山区海拔2590米的小河谷中,它的北面是兴都库什山的支脉代瓦杰山,向南是巴巴山脉,巴米扬河从两山间流过,巴米扬石窟就开造在代瓦杰山南面的断崖上 。巴米扬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山地国家,所据地理位置为连接印度、西亚与中亚的交通要道,东西方文化都曾在这里交汇;中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从长安到印度求法,曾途经径巴米扬 。他在《大唐西域记》中将此地译作“梵衍那国”,并详细记录了王城中的佛教寺院和高大精美的佛像 。玄奘法师亲眼所见的梵衍那国的寺庙和佛像中,应该就包括了今天已经遭受灭顶之灾的巴米扬石窟群和东西大立佛 。巴米扬石窟拥有两项世界之最,巴米扬石窟是现存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巴米扬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 。巴米扬石窟,全长1300多米,大大小小的洞窟有700多个,比我国新疆拜城的克孜尔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都要大得多 。巴米扬石窟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分别开凿在东段和西段的两尊高大的立佛像,俗称“东大佛”和“西大佛”,两尊大佛相距400米,远远望去十分地醒目 。东大佛高37米,身披蓝色袈裟,西大佛高55米,着红色袈裟,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 。两尊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 。巴米扬大佛大约雕造于公元4-5世纪间,经历风风雨雨,战火沧桑,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巴米扬石窟在建成后的千百年中,已饱经战火的劫难 。有记载的大规模破坏,前后有4次 。第一次发生在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征服巴米扬期间,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第二次是在13世纪初,成吉思汗蒙古大军的铁蹄踏上了这块土地,巴米扬石窟没有躲过这次战火的劫难,在梵衍那城陷寺毁后,巴米扬石窟已面目全非;第三次是在19世纪,当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阿富汗领土时,占领巴米扬的英军炮击了巴米扬石窟的两尊大佛,从此巴米扬大佛满目疮痍,肢体残断 。2001年3月,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更是不顾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动用大炮、炸药以及火箭筒等各种战争武器,摧毁了巴米扬包括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在内的所有佛像 。巴米扬佛像群如今一片凄凉 。山崖下只是佛像形状的石窟和佛像的残骸,石窟外到处是碎石和黄土块 。塞尔萨尔只剩下一个佛像的形状,佛像巨大的胳膊留下的凹痕清晰可见 。佛像不见了,但仰头而望,仍不难想象当年的壮观景象 。为了避免再遭破坏,当地政府禁止从这里取走泥块,也严禁在这里埋地雷 。虽然目前还没有修复的计划,但日本和印度等国政府已表示愿意出资帮助修复佛像 。斯里兰卡政府表示有意购买被阿富汗塔利巴政权摧毁的巴米扬佛像碎石或残骸﹐作为日后重建之用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巴米扬山谷的佛像和岩洞艺术是公元1世纪到6世纪之间古代巴克特里亚文化宗教发展的杰出代表,将多种文化的影响融汇进了干达拉文化中的佛教艺术 。巴米扬山谷拥有众多的寺庙,也有穆斯林时代的军事工事 。巴米扬山谷也是2001年震惊世界的塔利班炸毁两尊巴米扬大佛悲剧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