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是进补的好水产食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 。但因为鱼的种类众多,所以鱼也不是随便可以吃的,把吃鱼的五大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告诉你正确的吃鱼技巧 。
鱼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2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 。鱼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 。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祖国医学认为食鱼要讲究对症,对症吃“鱼”,它的食用和医用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
吃鱼应该注意些什么? 1、深海鱼也并不安全:在海鱼中,异尖线虫是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我们常吃的三文鱼、大马哈鱼、金枪鱼、鳕鱼、海鳗、石斑鱼等海鱼,都是异尖线虫的宿主 。
【盘点5大吃鱼注意事项】 2、误区:有些人认为,高度酒、酱油、食醋、大蒜、芥末等,可以杀死生鱼片内的寄生虫 。其实,这些方法很难杀灭像肝吸虫囊幼那样具有强大生存力的寄生虫 。
3、最安全方法:高温加热熟吃,是最安全食用鱼肉的方法 。
4、冷冻、微波:建议少吃或不吃生鱼片,或通过对鱼生的冷冻、微波等方法杀灭囊蚴 。但需要温度够低、连续冰冻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行;而餐桌上的“冰镇”只是用冰块降温,起不到杀虫效果,反而可能延长某些寄生幼虫的存活时间 。
5、生熟分开:烹调时生熟食物的砧板、刀具分开,以免寄生虫的传染 。
文章插图
吃鱼五大注意事项: 1、空腹吃鱼——导致“痛风”
在减肥(减肥食品)风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欢只吃菜不吃饭,空腹吃鱼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却很可能导致痛风发作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疾病 。
而绝大多数鱼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病患者的病情 。
2、吃生鱼片——得“肝吸虫病”
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鱼片对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 。
据营养、健康方面的专家介绍,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过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被感染的几率极高,目前我国仅在广东省就有数以百万计的肝吸虫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为生吃鱼虾而染病 。
其临床症状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较为常见,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 。
3、活杀现吃——残留毒素危害身体
一般人都认为吃鱼越新鲜越好,因此喜欢活杀现吃,认为这样才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 。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 。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 。
活杀现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往往来不及完全排除,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
此外,活杀现吃的鱼蛋白没有完全分解,营养成分不充分,口感也并非最好 。
4、擅吃鱼胆——解毒不成反中毒
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症 。
民间也因此流传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说法,所以尽管鱼胆味苦,总有人跃跃欲试 。擅吃鱼胆极其危险,极易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
专家指出,鱼的胆汁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这些毒素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发生中毒 。
鱼胆中毒发病快,病情险恶,病死率高 。中毒较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肝大、黄疸、肝区压痛、少尿或无尿、肾区叩痛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造成肝肾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与鱼胆的胆汁多少有关,因此吞食较大鱼的胆更易发生中毒 。
文章插图
常见鱼类的药用性能和食疗作用 鲫鱼:又名鲋鱼,味甘性温 。功效为利水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清热解毒等,主治浮肿腹水、产妇乳少、胃下垂、脱肛等症 。
- 标致307大灯排气孔在哪里
- 开个奶茶店大概需要多少钱?
- 大众第八代高尔夫上市时间
- 36c是多大
- 大象的寿命是多少?
- 锁具配件有哪些 门锁配件大全
- 脑梗塞的前兆症状,脑梗塞发生的八大前兆
- 猝死的前兆,猝死前的7大身体信号
- 2018款大众速腾的空调怎么用
- 日本西点大师揭秘法国蕾亚芝士好吃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