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德保在哪

广西德保在哪

广西德保在哪

文章插图
德保县 ,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百色市所管辖 。德保县年产茴油500吨 , 产量和出口量均为全国第一 , 因此有"八角茴油之乡"的美称 。
民族文化 德保县的文化、艺术活动 , 历来相当活跃 , 民间的戏曲更是丰富多彩 , 流传于本县的地方戏剧和歌舞主要有壮剧、木偶戏、末伦、捞虾舞、山歌等 , 而以壮剧和山歌尤其为群众所喜爱 。
德保壮剧属南路壮剧 , 俗称"呀嗨戏"或“马隘戏” , 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俗和地方特色 , 很受群众欢迎 , 现壮剧常用的唱腔曲调有马隘调、平板、叹调、喜调、哭调、采花、高腔等 , 拌奏乐器有马骨胡(是主奏乐器) , 配乐器有土胡、二胡、三弦或秦琴及笛子等 。演奏时具有和声色彩 , 深厚悠扬 , 悦耳动听 , 很有民族情感 。德保山歌民间叫"吟诗"或叫"唱欢" , 在壮家瑶寨 , 男婚女嫁、劳动生产、逢年过节、谈情说爱等场合 , 多以山歌来表达喜庆、欢乐、爱情等 。壮族山歌分为南路山歌、北路山歌系 。
南北路山歌都以七言为一句 , 有平仄、有押韵 。南路山歌以四句为一首 , 以两人为一组合唱 , 有高低声两部 , 唱出的山歌高亢、激情、清雅、动听 。北路山歌以八句或十句为一首 , 一般以3至7人为一组来合唱 , 有高低两部声 , 歌声雄壮、稳定、悠扬、振奋、引人 。
山歌历来是采取自唱、对唱、合唱的形式 , 通过山歌抒发感情、赞颂好人好事、抨击时弊、揭露坏人坏事 。民族风俗 德保县民情淳朴 , 县内壮、瑶民族风俗各异 。稻作风俗有开耕、播种、祭青苗、洗剪具等 。
祭青苗在农历七月间 , 旧时闭城门 , 禁行人 , 户间各户烹肠煮酒于田间聚饮 , 一日而罢 。饮食风俗有打血、筐烫肉、血肠、酸肉、酸鱼、霉干菜、竹棒饮、豆腐团、麦茂、米茂、南瓜甜酒、南瓜鸡、金锅饭、马由炒冷饭、打菜包、珍珠酥、糯米炒油肝、五湖四海、红薯窑、花生窑等 。婚俗中有答歌为婚 , 结婚中有定婚礼、结婚、包办婚礼 , 还有分姓、送种子、哭嫁、拜别父母、赏新娘、三朝回门认新等各俗 。
生育风俗中有安神、求花、出生小孩、满月、百日、盘花扣销、挂彩等习俗 。节日庆贺习俗除夕、元宵、土地公、扫墓、端午、牛魂、中元、中秋、霜降、送灶王等风俗各异的节日 。牛魂一节每年于农历五月举行 , 是日 , 乡间各户染五色糯米饭 , 宰猪祭礼供奉耕牛 , 用鸡、鸭肉来犒劳耕牛 。小孩则拿鸡肉、五色饭到野外聚餐 。
俗称“收牛魂” 。送灶王节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举行 , 各家烧香点烛 , 用酒、肉等祭品送灶王上天 。次日到除夕 , 各户就为先禁忌地修房、打扫庭院 。社交风俗 交同年、交情意、认干爹娘等 。
山歌对歌习俗多在歌圩节 , 全县共有小孩、青年、老人欲圩节29个 , 是广西歌圩最多的县份之一 。从正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六日 , 各地有间隔地举办斗歌、情歌等会唱和赛歌 , 还有自由对唱等 。
请教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的历史沿革
广西德保在哪

文章插图
德保全县管辖城关、都安等12个乡(镇)185个村(社区)委会 。全县有34万人 。
总面积为2575平方公里 。
其中石山区面积占70% , 境内聚居着壮、汉、瑶等9个少数民族 , 壮族人口占98% 。德保秦属象郡 , 晋属兴古郡 , 唐为废冻州 , 宋建镇安峒 , 元为镇安路 , 明为镇安土府 , 清康熙二年(1663年)改土归流 , 为镇安府 , 清乾隆四年(1739年)设天保附廓县 , 是清代广西18个府的治地之一 。1951年8月敬德县和天保县合并 , 各取一字而得名 。德保县东部与田东县、天等县接壤 , 西部与靖西县相连 , 北面同田阳县、右江区毗邻 。
北回归线横穿本县足荣、那甲、巴头、敬德等乡镇 。县人民政府设在城关镇 , 距离百色市政府129公里 , 是边境地区靖西、那坡县与百色右江河谷相连接的咽喉要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