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5年以来,我国味精行业大都采用发酵法生产,水解蛋白质法及用石油裂解丙烯合成法较少采用 。
味精是什么国家 什么人发明的?
文章插图
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 。1908年,池田菊苗教授采用水提取和结晶的方法,从海带中分离出谷氨酸,一种新型的调味品,并将其味道命名为“鲜味”(umami) 。
他注意到柴鱼片和海带的鱼汤均具有一种特别的滋味,而当时他并未对这种味道进行过任何科学描述,而且这种味道与甜味、咸味、酸味和苦味截然不同 。
为了证实是因电离化谷氨酸盐而产生了这种鲜味,池田教授研究了许多关于谷氨酸盐的味觉特性,当中包括钙、钾、铵和镁的谷氨酸盐 。除了其他矿物质所产生的某种金属味道外,所有的盐均会形成这种鲜味 。在这些盐中,谷氨酸钠可溶性最好,味道最佳,兼且易于结晶 。池田教授将这种产物命名为谷氨酸钠,并为生产MSG申请专利 。
1909年,铃木兄弟开始了商业化生产MSG,名称为味之素(日语:味の素),意即日文的“风味之精华”,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制成谷氨酸钠 。1913年,池田教授的弟子小玉新太郎发现柴鱼片中含有另一种鲜味物质“核苷酸IMP” 。1957年,国中明发现香菇中所含有的“核苷酸GMP”亦会产生鲜味的味道 。
扩展资料: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味精归于“公认安全”(GRAS),而欧盟则视其为食品添加剂 。MSG有HS代码29224220以及E编码E621 。MSG的谷氨酸盐与其他食品来源的谷氨酸盐均具有相同鲜味 。
它们在化学上是相同的 。食品工业生产厂商视MSG为一种增味剂进行销售和使用,因为它可以平衡、融合和使其他味觉的整体感受变得丰富 。日本、 韩国和中国菜普遍使用谷氨酸钠 。
鲣鱼(柴鱼片)、鸡肉、猪肉、牛肉等蛋白质或干香菇、松茸等菇菌类经过熬煮,也可以获取相同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