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文章插图
安史之乱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平定的 。郭子仪和李光弼皆为唐朝名将,两人齐名,世称“李郭” 。
安史之乱爆发于公元755年12月16日,又因为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被称为天宝之乱,最终结束于公元763年2月17日 。
郭子仪的介绍郭子仪是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 。安史之乱爆发后,授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至德二年(757年),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封代国公 。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病逝,获得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 。
李光弼的介绍李光弼是契丹族人,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 。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经郭子仪推荐而任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乾元二年(759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 。
上元二年(761年),以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出镇临淮,震慑诸将,次年又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以功进封临淮郡王 。
安史之乱是谁平息的
文章插图
安史之乱是郭子仪平息的 。郭子仪(697—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 。
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 。
出身太原郭氏 。郭子仪武举高第,累迁至九原太守 。安史之乱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两河(河北和河东)地区,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 。至德二年(757年),辅佐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迁司徒,册封代国公 。
乾元元年(758年),拜中书令 。乾元二年(759年)五月,承担相州兵败之责,去职赋闲 。宝应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变,册封汾阳郡王 。
广德元年(763年),在吐蕃攻破长安后,奉命调兵遣将,驱逐吐蕃敌军 。广德二年(764年),抵抗仆固怀恩引叛乱,单骑说服回纥,合兵大破吐蕃 。唐德宗即位后,拜太尉、中书令,充皇陵使,赐号“尚父”,剥夺实权 。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文章插图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一共两个人,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是郭子仪 。1、郭子仪郭子仪是中唐时期的名将,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太子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并且册封郭子仪为方节度使(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命其讨伐安禄山 。
郭子仪率军先后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 。
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的作用巨大,有人说因为郭子仪的存在才能大唐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郭子仪的权利很大但是朝廷并不猜忌他会谋反,郭子仪功高盖主但是皇帝也不会怀疑他 。由此可见史书对郭子仪的评价之高 。2、李光弼李光弼和郭子仪是很要好的朋友,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建议唐肃宗(唐玄宗的儿子李享)提拔李光弼为大将一起平定安史之乱 。
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要胜过郭子仪 。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是“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 。需要说明的是,李光弼并不是汉族而是契丹 。
扩展资料:肃宗一生颇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险遭不测;幼年、少年时代,又耳闻目睹了皇宫内院的纷争与倾轧;成年之后,他眼见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落 。安史之乱的混乱政局,给他个人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 。在他7年的帝王生涯中,有两个鲜明的主题:一是“北集戎事”,也就是组织平叛,收复两京、消灭叛军;二是“南奉圣皇”,也就是处理先在成都后来迎归的太上皇玄宗的关系 。
他最后壮志难酬,平叛没有取得最终胜利 。总的来说,肃宗是位乱世天子,他继承了天宝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一定基础 。当然,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无法对后宫、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这是肃宗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 。
安史之乱是哪一个皇帝在位?是怎么平定的?
文章插图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在位,由李光弼平定的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
- 底部放量上涨是什么意思
- 万圣节是怎么过的
- 一分一档是什么意思
- 太监是如何上厕所的?
- 饕餮是什么动物
- 探岳后排座椅的放倒方法是什么
- 杨志绰号由来
- 烧结普通砖的标准尺寸是多少?
- 探岳激活无线carplay的方法是什么
- 癸丑时是几点到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