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形象代表着野性、残暴和贪婪 。
狼的野心形象地表明了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对工作、对事业等要有“贪性”,无止境地去不断拼搏和探索 。
而狼性的“残”在工作中,指对待工作中的困难要一个个地、毫不留情地把它们直接了当的克服掉、消灭掉 。
而狼形象的“野”,形象地表明了不论在哪里,都不要放弃开拓中不要命的拼搏精神 。狼的“暴”则可以指在工作的逆境中,要粗暴地对待一个又一个难关,不能有一点半点的仁慈之心 。
其实狼子野心的故事,告诉人们大多数坏人就是坏人,和狼一样,本性难改 。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要警惕像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防人之心不可无 。
《狼》中 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 。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 。
清·蒲松龄《狼》原文: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 。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
白话释义: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走了好几里路 。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 。
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屠夫)大吃一惊 。(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此文出自清代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 。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 。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 。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
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 。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 。
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 。康熙十八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 。此后屡有增补 。
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该书还有少量补作 。《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 。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 。
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 。
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 。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 。
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
- 果汁饮料真的含果汁吗?揭秘果汁饮料的4大误区!
- 千万不可坐以待毙
- 营养钵和育苗盘的区别
- 泛美地板质量怎么样
- 夏季避暑妙招 夏季避暑的方法
- 气候异常的现象及原因
- 生物肥料主要有哪些
- 墙面瓷砖清洁的方法
- 卫生间木工吊顶步骤
- 复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