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和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区别( 三 )


由于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屏弃了狭缝装置,使得它在任何测量时间内都能够获得辐射源的所有频率的全部信息,同时也消除了狭缝对光谱能量的限制,使得光能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即所谓能量输出大,因而它在实际使用上有很多优点 。提高了灵敏度、分辨率和精度(0.01cm-1),减少了杂散光 。
二、红外光谱的解析
红外区的划分
珠宝玉石学GAC教程
(1)近红外光区:其吸收带主要是由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伸缩振动的倍频吸收等产生的 。该区的光谱可用于研究稀土和其他过渡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及水、含氢原子团化合物的分析(如胶、蜡和宝玉石中的有机染料) 。
(2)中红外光区:该区的吸收带主要为基频吸收带,由于基频振动是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故此区最宜用于对宝玉石进行红外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①在4000~1250cm-1称为特征频率区,此区的吸收峰较疏,主要包括:含有氢原子的单键、各种三键和双键的伸缩振动的基频峰;②1250~400cm-1频区是宝石矿物鉴定的指纹区 。所出现的谱带相当于各种单键的伸缩振动,以及多数基团的弯曲振动 。③相关频率:特征频率可以证明官能团的存在,但多数情况下,一个官能团有数种振动形式,而每一种红外活性振动都有一个相应的吸收峰,有时还能观察到倍频峰,因而不能由单一特征峰肯定官能团的存在 。特征频率是与相关频率相互依存的吸收峰,其数目是由分子结构和光谱图的波长范围决定的 。在中红外光谱区,多数基团都有一组相关峰 。
(3)远红外光区:该区的吸收带主要与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跃迁、振动-转动跃迁,一般不在此区范围内进行宝玉石分析 。
三、试样的制备
现代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附有显微透射和反射红外光谱装置,可以不破坏样品直接检测 。对不透明的宝石采用反射红外光谱装置检测,对透明的宝石采用透射红外光谱装置检测 。对于宝石矿物原料则采用粉末法制备样品 。粉末法制备样品制备的方法主要有2种:压片法和糊状法 。
(1)压片法:一般将宝玉石样品取下1~3mg,放在玛瑙研钵中制成粉末,加100~300mg KBr混合研磨均匀,再加入到压模内,压制成一定直径或厚度的透明片 。然后进行测定 。
(2)糊状法:如果是研究宝玉石中的氢的存在形式,则将试样研成粉末后和石蜡油混合研磨制成糊膏,以减少在样品中的散射 。
一般来说,在制备试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试样最好是单一组分的物质;②试样的浓度或测试厚度应选择适当,以使光谱中大多数吸收峰的透光度处于15%~70%范围内;③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 。
四、红外光谱在宝石学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是振动光谱,它是物质内部的显微结构和键合的灵敏探测器 。根据所观测到的吸收峰的位置、对称性和相对强度,可提供非常有用的结构和成分信息 。利用特征吸收谱带的频率,推断分子中存在某一基团成键 。进而再由特征吸收谱带频率的位移,推断邻接基团的特征,由分子的特征吸收谱带强度的改变,可对其混合物和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
红外光谱图的表示:纵坐标表示透过率(或吸收率),横坐标表示波长(nm)或频率(cm-1) 。红外光谱在宝玉石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1)宝玉石物相的鉴定:与钻石相似的无色宝石,如无色的立方氧化锆、钇铝榴石和锡石等和钻石十分相似,但它们的红外光谱图有明显的区别 。
(2)钻石类型的判定:如图13-5-2是用FTIR判定钻石类型的一个好方法 。
图13-5-2 用红外光谱(FTIR)判定钻石类型
图13-5-3 金刚石的红外光谱图
(3)浸染宝玉石的检测:如翡翠的A、B和C货的检测,镀膜处翡翠的鉴定 。
(4)近红外区是宝玉石中碳、氢和氧等元素存在形式研究的特征区 。矿物中若有水分子存在,则它的组合频和倍频均在近红外区(如绿柱石和电气石等) 。红外光谱图中(图13-5-3)显示IIb型金刚石结构中存在H2分子,其振动谱峰位于4106cm-1 。
比较红外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分光光度计部件上的差别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适用范围一般从350nm左右开始到1100nm左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适用范围一般从190nm到1100nm 。从这点区别上看就是波长的适用范围不一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多了从190到350nm左右这段波长 。正式由于这段紫外光的区别,就决定了他们的仪器结构部件有一些不同了,他们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以下几个地方:
1、光源不同: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一般只用钨灯,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用钨灯 氘灯两个光源,同时还多了这两个光源灯的切换部件 。这是因为钨灯的光谱范围主要在可见到近红外这段,氘灯主要在紫外端 。也正是因为光源的不一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也多了一个专门提供氘灯工作的氘灯电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