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病害怎样防治

大叶黄杨是常绿灌木,它的植株通体翠绿,株型匀称且饱满,大叶黄杨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它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好处,是理想的绿化观赏植物,目前全国各地都有栽植 。大叶黄杨的生长速度比较快,生长期也会发生病虫害,那么,大叶黄杨病害怎样防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叶黄杨病害怎样防治

文章插图
1、白粉病
大叶黄杨白粉病十分常见,近阶段正处于高发期 。白粉病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受害植株的叶片上出现白斑,呈粉末状,附着在叶片表面 。防治白粉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25%粉锈宁13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喷洒 。
2、褐斑病
每年五月下旬是大叶黄杨褐斑病的高发期,此时温度在25℃左右,病菌侵染非常快,受害植株的叶子上会出现大量褐绿色的小斑 。防治褐斑病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500倍液喷洒大叶黄杨植株,连续使用3次为宜 。
3、炭疽病
炭疽病在初期的时候表现为,叶片出现水渍状黄褐色小点,随着病害加深,病斑会逐渐扩大,出现小黑点 。防治炭疽病可用大叶黄杨杀菌剂喷洒植株表面,需多次使用,直到病害消除 。
4、立枯病
7-8月为立枯病的高峰期,表现就是大叶黄杨个别枝条的上部叶片干枯,严重的话全株都会缺水干枯,叶片呈黄白色 。防治立枯病用波尔多液或代森铵200倍液、托布津2000倍液喷洒植株,以防蔓延 。
大叶黄杨枯萎病怎么治大叶黄杨枯萎病防治方法:
1.加强疫情检查,严防带病植株进入非疫区;
2.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栽培地应保持湿润,但不能积水;
3.如发现患病植株应及时将病株拔除并烧毁,栽培地每平方米可用苗菌灵200-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浇灌消毒,用量为每平方米5至6公斤,连续浇灌三次,每次间隔5天;也可用硫磺粉0.5公斤与土壤充分拌匀,进行消毒;
4.对于未患病的植株,可用必菌鲨800-1000倍液、喷克菌2000-3000倍液对植株进行交替喷雾进行防治,连喷2至3次 。
大叶黄杨的常见病虫害大叶黄杨虫害:
1.黄杨绢叶螟
幼虫吐丝连结周围叶片、嫩枝作临时巢穴,然后在其中取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造成苗木死亡 。
形态特征:成虫体翅灰白色,前翅前缘、外缘、后缘有紫褐色宽带,前缘紫褐色带上有两个白斑,鳞毛有光泽,紫红色闪光 。幼虫头部黑色,胴部黄绿色,背线、亚背线及气门上线深绿至墨绿色,气门线橙黄色 。
发生规律:北方地区一年2至3代,以幼虫在苞中结薄茧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 。
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在成虫产卵期,结合苗木修剪,摘除卵块、虫苞,集中烧毁 。(2)在成虫期利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杀 。(3)幼虫危害严重时,可喷施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Bt乳剂500倍液喷雾(注意:Bt乳剂严禁与杀菌剂同时使用,喷施时于阴天的下午4点后效果较好) 。


2.大叶黄杨尺蠖
幼虫群集叶片取食,将叶吃光后则啃食嫩枝皮层,导致整株死亡 。以蛹越冬,成虫飞翔能力不强,具较强的趋光性 。
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翅底银白色,具淡灰色纹,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 。前翅外缘有连续的淡灰色纹,中线不成行,在中室端部有一大斑,翅基有一深黄、褐、灰色花斑,腹部金黄色,由黑斑点组成条纹9行 。雄蛾腹部条纹7行 。幼虫全体黑色,前胸背板黄色,有5个近方形黑斑,气门线及腹线较宽,为黄色 。
防治方法:(1)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成虫期进行灯光诱杀 。(2)幼虫危害期喷施50%杀螟松乳油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 。(3)于产卵期铲除卵块 。冬季翻根部土壤,杀死越冬虫蛹 。

3. 日本龟蜡介
一年发生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梢上越冬 。
形态特征:雌成虫,腊壳灰白或略呈肉红色,椭圆形 。雄成虫,体深褐色或棕色,头和胸部背板较深 。若虫,蜡壳卵圆至椭圆,背部微隆起 。
防治方法:(1)检疫措施防治:异地购苗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手续,防止害虫人为传播 。(2)加强园林养护管理:通过养护管理,创造不适于介壳虫生存的环境条件 。实行轮栽,及时清园,将落叶、杂草、病虫枝等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害虫虫口基数,合理施肥,增强植物抗性 。合理修剪,使其通风透光,改变介类生存环境,削弱其繁殖力,减少危害 。(3)药剂防治:虫口密度不高时,可用软刷蘸少量敌敌畏加水(1:50至100倍液)抹杀 。若虫盛发期,喷施洗衣粉柴油乳剂;150至200倍苦楝油乳剂;1%苦参素1000至2000倍液;2000至2500倍大力杀,每隔10天左右喷药一次,连喷3次 。(4)保护寄生蜂等天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