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被誉为什么

贝多芬被誉为什么

贝多芬被誉为什么

文章插图
贝多芬被誉为“乐圣”、“交响乐之王”,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贝多芬: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 。
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施特劳斯:约翰·施特劳斯与父亲同名,两人都以创作圆舞曲而闻名于世 。为区别起见,人们在它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老”、“小”二字 。小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 。扩展资料: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激烈变革,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 。
他极大地扩展了交响音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体裁,钢琴的表现幅度也大大增强 。内容的扩展导致表现手法的创新他突破了传统的形式结构,动机型的主题运用和动力性的乐思发展,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 。建立在功能体系上的变音体系,成为他的和声风格特征;灵活的离调转调和大幅度的节奏对比和力度对比,对于刻画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此外,对位法的运用,乐队音响的组合,钢琴音乐的写作都有鲜明的特点 。
贝多芬的称号是什么?
贝多芬被誉为什么

文章插图
贝多芬被尊为“乐圣”的世界著名音乐家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 。
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逝世,享年57岁 。扩展资料: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Symphony No.3 in E-flat Major "Eroica" Op.55,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简称“英雄交响曲”,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 。
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的理想,是现代普罗米修斯 。但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他愤然撕掉了本来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扉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 。
贝多芬被称为什么
贝多芬被誉为什么

文章插图
乐圣—贝多芬 (Beethoven,Lundwig Van 1770-1827)│生平介绍│趣闻轶事│作品一览│ 一、生平介绍: 贝多芬出生於一七七0年十二月的德国波昂,母亲是吃苦耐劳、性情温和的女仆,而父亲却是贪婪无餍、喜欢酗酒的歌手,所以家境贫困 。父亲管教严苛使他的童年过得相当悲惨,仅能从母亲及祖父那儿得到一丁点儿的慈爱 。
贝多芬从小就显露音乐方面的才华及天分,四岁启蒙学习音乐、五岁学习钢琴及小提琴、八岁首次公开演奏、十一岁时以钢琴演奏即兴曲的才能,初露头角,加入家乡剧院的乐队 。
十七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失业,他负起照顾家庭,教育两个弟弟的重任 。二十二岁父亲去世,背多芬到维也纳球发展,展开了刚琴演奏与作曲的生涯 。二十五岁成为钢琴名家 。不久,作曲的声誉也渐渐提高,但是二十七岁时其听力开始减退,三十岁两耳渐聋,到四十五岁双耳全聋,在此期间,发表了其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等 。
贝多芬一生虽然恋爱多次,却始终没有结婚,晚年被侄子连累,性情变得乖张异常,又受到胃肠病和黄疸病的折磨,终於在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的暴风雨中病逝於维也纳,死后有二万五千多位崇拜仰慕他的人前往瞻仰他的遗容 。维也纳各级学校,在他丧礼那天全部停课,表示对他的崇敬之意 。贝多芬是由古典乐派跨进浪漫派,中间的一座桥梁,他出身寒微,虽遭到诸多不幸与痛苦,可是他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自我充实,以致於成长茁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