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滇池污染的原因及现状


【昆明滇池污染的原因及现状】 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 。一些人问:昆明滇池污染的原因及现状是什么?下面给您介绍下吧 。
滇池污染现状
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 。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 。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 。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 。随着滇池流域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滇池污染物产生量迅速增加 。1988-2000年流域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迅速递增趋势,2000-2005年污染物递增趋势减缓 。在污染物产生总量中,生活污染贡献最大,是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染源产生量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随着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污染物削减量持续增加,2000-2005年化学需氧量、总磷得到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基本持平,入湖污染负荷量稍有下降 。
滇池污染成因
滇池污染的源头主要来自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生活和对湖区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人类活动产生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等直接威胁着滇池水体的水质;是造成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 。湖区周边有大量的农业耕地和养殖场 。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 。这些面源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加剧了滇池污染的程度 。滇池流域有3.2万hm2农田,花卉作为云南省的特色经济产业,种植面积也有很大规模,复种指数高,施肥量大,大量未吸收、未降解化肥随回归水和雨水冲刷进入沟渠和湖泊;流域内农村每年还产生大量周体废物和废水 。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进河道 。滇池地处磷矿区,大量磷质不可避免地进入滇池水体 。这也是造成滇池水质富营养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外源污染(伴生于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入湖污染物沉降和积累)之外,内源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由于滇池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湖底被一层厚厚的底泥所覆盖.它所含有的腐殖质和有机质也成为了水体的污染源之一 。据研究滇池底泥仅0.3m深范围内所含的磷就达187446t,是水体中所含磷的500倍 。因此当水体中氮磷浓度下降的时候,底泥中的氮磷就会自发向水体中释放出来,成为了新的污染源 。近年来随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去云南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大幅增加 。加上昆明城市发展迅速,大量省内外人到昆明发展和居住,由此昆明市人口猛增 。外来人口已占昆明市总人口的54% ,滇池流域常住人口300多万,这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从而造成流人滇池的污水逐年增加,给滇池治理带来更大的压力 。滇池是一个半封闭型湖泊,年蒸发量4.55 X 108立方米,没有大江河补给水源,主要靠降水补给,是一个典型的缺水区 。
一些人问: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方法?
(1)减少工业废水污染源 。要加大对先进生产工艺的投入,优先发展排污少的工艺,对排放大量污废水的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减少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
(2)减少生活污水 。加强对国民的教育,使人们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的排放 。
(3)提高农业化肥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 。提高化肥利用率可直接减少农业废水中N、P的含量,改善水质 。通过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目前已有一些种植技术可以达到少用或不用农药,但由于其投资大和管理麻烦,没有被广大农民所接受 。未来应积极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向农民灌输环保的种植理念,争取最大程度地减少农业有害废水的排放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