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安排班级学生座位( 五 )


3、给学生搭配适合的小伙伴
要通盘考虑学生的性格、性别、朋友圈、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等因素,既要注重学习上的优势互补,也要激励竞争,既要考虑学生性格特征,又要顾及课堂纪律因素,尤其不可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 。
4、定期适当地调整班级座位
座位编排需要随时调整,并注意间隔时间,通常每隔一个月调整一次比较适宜 。调整时不仅要左右轮换,还要注意前后轮换,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接纳学生的意见 。
5、让学生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既要尊重学生意愿,讲究民主方法,比如可以让学生共同制定规则,促使学生当班级管理的主人,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 。又要注意使座位的安排有利于全班学习,体现平等与公平 。
3编排座位,你可以这样试试看
1、秧田型
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是课堂教学最普遍的方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采用“秧田式”的模式,把学生排列成一行行、一列列,使讲台成为教室的中心 。
优点:便于教师管理
教室整齐划一,空间充分利用,有利于教师管理课堂、维持秩序和有计划地传授知识,有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一切活动,是大班授课最适宜的座位排列方式,教师可以随时走到学生中间,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控制作用 。
缺点:不利于师生交流
其课堂布局过于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既容易让教师产生权威感,形成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的心态,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感,不利于师生交往和学生讨论合作 。师生互动具有“教师→学生”的单向性,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教师进行反馈的频率 。
有老师说:
“我个人比较喜欢“秧田型”的课堂座位排列 。在这种空间形态中,学生相互干扰少,听课注意力容易集中 。从教师来说,也易于观察与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利于进行系统讲授 。”
2、分组模块
这种模式类似于文章开头提到的“团团坐”,与秧田式不同,改变了学生看着学生的后背的方式,面对面围桌而坐,在相互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 。
优点:增强学生间互动合作
学生的主体性加强,注重了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有利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合作,使小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功能群体”,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 。
缺点:老师监管较难
在这种自由的学习空间中,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很难到位 。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很难发现学生开小差 。生理方面,不良的坐姿、肌肉的松弛、突然的扭头不仅会造成精神的涣散,长期下去还会影响视力,甚至增加一些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
班级学生座位安排、调换规则前后轮换,左右轮换,学生座位每周轮换一次(两种规则同时使用) 。
1、每个大组根据学生的身高分为甲乙丙三个小组,每组两排,甲组学生总体身高比乙组矮,乙组学生总体身高比丙组矮 。
以每大组6排为例,甲组为1-2排,乙组为3-4排,丙组为4-6排 。1-2排循环轮换,3-4排循环轮换,5-6排循环轮换 。循环轮换顺序为:123456;214365;123456 。
2、以学生身高为排列标准,如有特殊情况,比如视力、听力等问题,一律以医院出示的有效疾病证明为标准,无依据的要求一律不受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