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三国演义》看多少遍我都看不腻,在我小时候,我看了《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它在我心里是一个个传奇 。在这个假期,我读了名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部长篇的历史小说,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还让我知道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等等 。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草船借箭,主要描写了周瑜千方百计要谋害诸葛亮,于是逼迫他立军令状:三天内造十万支箭 。第三日晚上,诸葛亮上草船向曹营开去,不一会儿,草船上插满了箭 。
诸葛亮他躬耕隆中,知天下事,舌战群儒,足智多谋,机智机灵等等,他的聪明才智让他在很多事件中都有过人之处 。诸葛亮一生,无论是他出世时的躬耕不忘天下事,还是入世后对蜀国的鞠躬尽瘁,都是胸怀大志的体现 。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事情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能做出决定,不能果断地行动 。尽管过去没有高科技,但人类是靠智慧和双手战胜敌人的 。
这些人物多少年来被赞美,他的故事几代人都读过,今天,已经不再是战争硝烟的年代,他们的智慧、勤劳、民族的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这也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宽广,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 。更要勤奋学习,立志做一个有学问、有智慧的人,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5篇 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描写了从东汉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欢迎大家来阅读 。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1
我喜欢看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其中我也有深刻的感受 。
这本书主要讲了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无能 。朝中大权被他的亲戚(一群贪得无厌的人)把持着,这群人把朝中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董卓借杀掉这些人的名义,当上了丞相,当汉献帝八岁的时候,他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许多大臣都对他不满 。王允准备暗中杀掉他,可是曹操刺杀失败只好逃跑 。王允最后用一条美人计才把他(董卓)杀了 。最后魏统一了中国,改国号为晋,从此中国走向了统一的道路 。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 。有一次司马懿带领十万大军攻打蜀军,诸葛亮急中生智想出了一条“空城计”,他让两千五百名士兵全部打扮成老百姓,在大街上扫地,并让人把城门打开,自己在城上悠闲自在地弹琴来,让两名童子陪伴 。司马懿的大军来了,看见这样的情景都不敢进攻 。司马懿认为有伏兵,下令撤退,孔明就这样保住了城池 。而司马懿他们也在撤退的路上,遇到了早已等号的张苞和关兴 。这仗司马懿大败而逃 。
我明白了智慧和勇气是并存的,我也懂得了要当一个有信用的人 。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2
当我读完《三国演义》时,心中除了震撼还是震撼!那一幕幕的画面还在脑海中回放,就仿佛过了一个世纪 。千军万马,势不可挡,而在我心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绝非是这些,而是被称为“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曹操!
一开始,我只是听人说曹操并非善类,但当我真正读完这本书时,才发现我错了 。鲁迅说过,曹操是个大英雄,至少是个英雄,顺应了历史潮流,统一了北方,为三国乱世结束奠定了基础 。虽然有人说他是奸雄,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统一天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原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 。他有着一般人没有的勇气,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皇帝的名号,去指挥诸侯他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我们学过的很多诗都出自他手,例如《观沧海》,《龟虽寿》等等 。
曹操一生有许多战役,其中“赤壁之战”最著名,虽然曹操失败了,但并不能说明曹操的军事才能不好,失败原因的其中之一是曹操是北方人,他的军队也是 。他们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这样会使战斗力大大下降他们也不识水性,接受了庞统的连环计,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但即使这样,曹操还是这乱世的领导者,没有人能改变他 。还有一场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这一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这一战胜利的原因是曹操奇袭乌巢的正确抉择,再加上袁绍的轻敌,才让曹军三四万人打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 。不得不说曹操过人的军事才能,当我看到这的时候,我不禁说了两个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