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是孙膑还是孙武

孙子是孙武,而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孙武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而孙斌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 。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
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
孙子是孙膑还是孙武孙子原名孙武,孙子和孙膑是祖孙关系 。孙子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 。孙膑创的是“孙膑兵法”,所以孙子是孙武 。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
孙武一生的著作,主要是兵法十三篇,号为《孙子兵法》,共计五千余字 。除此之外,孙武还有一些论兵法的著作 。不过由于它们游离于十三篇之外,所以后来大多失传了 。
《孙子兵法》阐述了战争中制胜敌人的规律,军队应该怎样组织和建设,作战时必须遵循的战略原则,临阵击敌的战术技巧,一些特殊的战斗方法,以及军队的后勤工作等,《孙子兵法》短短的13篇5000字,体现了孙武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
孙子与孙膑是同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孙子与孙膑是两个人 。
孙子指的是孙武 。孙武,公元前544-470年,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 。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3万打败60万楚国大军,攻入楚国郢都 。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
孙膑(生卒年不详),本名不详(山东孙氏族谱称其为孙伯灵),出生于阿、鄄之间,华夏族,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 。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
孙子、孙武、孙膑是同一个人吗?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孙子乃是对孙武的尊称,孙武和孙膑并非同一人 。这个回答虽然简单,然而关于孙武和孙膑是否是同一人,历史上一直是存在争议的,虽然《史记》中明确写着:“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世传其兵法 。”
然而由于《孙膑兵法》亡佚失传,历代传世的只有《孙子兵法》十三篇 。因此大约从宋朝开始,就不断有人对《史记》中这一记载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有的人认为孙子和孙膑是同一人,有人认为孙武不存在,有人认为孙膑不存在,还有人认为《孙子兵法》是孙膑所著,当然,也有一种折中观点,认为此书由孙武所写,最终完成于孙膑 。那么到底是什么证据,能够让现代学术界如此笃定二者并非同一人呢?一切还要从1972年的一次考古说起 。
▲银雀山汉墓群石碑
1972年4月10日上午,山东省临沂文管所里突然闯入一个名叫孟季华的老工人,据他汇报,银雀山一带的基建工地发现了古墓 。文管所当即组织考古队前往现场踏勘,确认了古墓所在位置,初步测定埋深为距地表两米左右 。由于周围乱石林立,无法立即组织开挖,考古队便与工地负责人商量,决定由施工方帮忙清理现场,三日后再开始抢救性发掘 。
在考古队员看来,银雀山位于汉墓群区域内,周围存在大量普通汉墓,因此他们起初并不是太看重这个古墓,想着早点儿清理完毕,以免影响工地施工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古墓出土了轰动世界的先秦古籍,其内容堪称我国考古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4月14日一大早,考古队派出四人在孟季华的带领下来到发掘现场 。根据既往经验,考古队决定由成员刘心健和杨殿旭负责地下发掘,成员王文起负责传递器物,成员张雪负责看管工具及出土器物,工人孟季华则负责维持现场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