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俗歌诀 。歌诀是一种押韵的应用文 , 是为了便于学习 者的诵读和记忆而编写的知识读物 。如:儿童识字和启蒙课本
《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 , 中医入门读物《医学三字 经》、《药性赋》等 。
第三大类:骈文类 。骈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 又称 “骈俪文”、“四六文” 。“骈”
的本义是两匹马并列在一起驾 一辆车 , “俩”字的本义是配偶 , 它们的引申意义都是成双成 对 。骈文的基本特点是讲究通篇对仗 , 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在句式方面 , 通篇的句子都两两相对 , 又以四字句、六字句为 主;二是在音韵方面 , 对偶的上句(出句)和下句(对句) , 要求平 仄相反;三是在修辞方面 , 追求辞藻的华丽、典故的运用 。如 《滕王阁序》的一段文章:
时维九月 , 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 , 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腓于上路 , 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 , 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 , 上出重霄;飞阁流丹 , 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 , 穷岛屿 之萦回;桂殿兰宫 , 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 , 俯雕甍 , 山原旷其 盈视 , 川泽盱其骇瞩 。闾阎扑地 , 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 , 青 雀黄龙之轴 。虹销雨霁 , 彩彻云衢 。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 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 , 响穷彭蠢之滨;雁阵惊寒 , 声断衡阳 之浦 。
汉语具有句法灵活、容易排比对偶的特点 。文章家们就利用 汉语的这种特点 , 把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发展为骈文这种文章体 裁 。骈文滥觞于汉魏而盛行于南北朝 。当时 , 正是中国音韵学 兴起的时代 , 所以 , 骈文除了讲究语句对偶外 , 还讲究音韵铿 锵、平仄协调 , 又追求辞藻的华丽、典故的运用 。唐朝古文兴起 后 , 句子成对的“骈文”踉散句单行的“古文” , 形成相互对立 的局面 。
骈文的细目跟古文相同 。记叙文、论说文、抒情文、应用文 等都可以写成骈文 。《古文辞类纂》所划分的论辨、序跋、奏 议、书说、赠序、沼令、传状、碑志、杂记等各类文章 , 都可以写 成骈文 。如: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几十篇议论文 , 都是骈文 。特别是移檄(声讨、揭露对方的文体)、哀祭类的文章 , 更是经常 写为骈文 。如:孔稚珪《北山移文》、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 檄》、李华《吊古战场文》、欧阳修《祭石曼卿文》等 。
第四大类:韵散夹杂类 。韵散夹杂的文章 , 是一种由散文和 韵文交错组成的文体 。这种文体 , 首先来源于佛经的翻译 , 接着 出现了又说又唱的“变文” 。早期“变文”是宣讲佛教故事 , 后 来也出现了讲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的“变文” , 如:《孟姜女变
文》、《伍子胥变文》 。变文直接孕育了 “诸宫调”、“鼓 词”、“弹词”等说唱文学 , 孕育了戏曲 , 也间接孕育了小说 。戏曲既有唱的部分(韵文) , 又有说白部分(散文) 。小说也往往穿 插韵文 。
第五大类:戏曲 。中国最早的成型的戏剧 , 大概是唐朝的 “参军戏” , 宋朝的“南戏” 。中国古典戏剧成熟于元朝 。中国 古典戏剧大都是歌舞剧 , 既有韵文部分 , 又有散文部分 。韵文部 分叫“曲”(唱词) , 是古典诗歌 , 属于文言文范畴;散文部分叫 “白”(说白、对话) , 基本是白话文范畴 。元朝盛行的戏曲叫作 “杂剧” , 每折戏的唱词都用“北曲” 。明朝、清朝盛行的戏曲 叫作“传奇” , 每出戏的唱词都用“南曲” 。如:元朝王实甫的 杂剧《西厢记》、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 , 明朝汤显袓传奇《牡 丹亭》、清朝洪升的传奇《长生殿》、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 。清朝中叶兴起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 也大都是“唱”、“做”(舞 蹈化的动作及表情等)、“念”(独白和对话)、“打”(武打动作) 四类基本功紧密结合的歌舞剧 。古典戏剧着重“曲” , 故称“戏 曲” 。话剧则是从西方引进的品种 。
第六大类:小说 。古代小说有文言文小说和白话文小说两 类 。文言文小说有六朝志怪、唐宋传奇等 , 蒲松龄的《聊斋志 异》具有集大成的地位 。白话文小说有宋元话本、明清拟话本、 长篇章回小说等 。
- 步森男装是什么档次
- 打双闪灯是什么意思
- 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白露象征着什么意义
- 莫勒手表是什么档次
- 帐帐相符指的是什么
- 林美雅欧阳到底是什么关系
- 莫奈包是什么档次
- k4是什么意思
- 抄底是什么意思
- 斯得雅是什么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