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必就士是什么意思( 二 )


3、 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应从小培养 。有的人年纪轻轻就能干出一番事业,除了所谓的机运和资源,其实,更多的在于他们所拥有的好的习惯及“见识” 。可能我们上大学才能接触到的东西,人家在很小的时候已经接触并掌握了,甚至,人家接触的可能普通人一辈子也接触不到,理解不了的 。
我高中的时候有个朋友,为人处世特别老道,班里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那种“混子”他都能打成一片,和他相处真的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说话办事给人的感觉稳的就像有几十年阅历的成年人一样 。后来知道,从他爷爷开始一家几十人都在政府部门工作,也就觉得理所当然了 。
当然,第三点看起来,好像还是在说“环境影响人”一样,其实,只是觉得这个例子在我看来更像是他从小就被培养塑造的结果 。
其实,社会上更多的就像我这样,不是出身“名门望族”没有良好的条件,以让我们被动的接受和学习 。但是,在我们反思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想要和什么样的人结交,我们可以主动选择的时候,真的希望能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这句话怎么翻译?译文:所以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好的乡居,交游一定要接近读书人,用来防止邪僻而接近正直的人.
此句出自荀子《劝学》
写作背景: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他的门人韩非、李斯成为战国末期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
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赵国猗氏(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
君子游必择乡,游必就士百度百科的解释为: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
我觉得,这里的“乡”可以翻译为通“向”,方向,就可以翻译为接近,靠近 。
全句意为:君子出外游学一定会选择好方向,一定会接近有仁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