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唐太宗李世民 。
李世民,即唐太宗,生于武功之别馆,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 。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
《西游记》中与唐僧结拜的君王是李世民吗?《西游记》里面唐僧和李世民结拜了,所以唐僧被称为御弟,但是历史上唐僧去求取佛法并没有获得唐太宗的批准 。《西游记》里面唐僧和李世民的相遇是这样的,李世民被带到阴曹地府,所幸有魏征与判官有所交情,才能够把李世民带回来,从阴曹地府回来后的李世民,就要开坛做法,为因为自己死去的生灵做法,当时唐僧就做了开坛的主持人 。
后来唐太宗希望有高僧为大唐去西天求取大乘真经,然后唐玄奘就毛遂自荐的表示愿意为大唐求取真经,李世民就很高兴的要和唐僧结拜为兄弟,并且给唐僧开各种通关文牒,唐僧从此踏上去西天求取真经之路 。
但是历史上玄奘法师取经更为坎坷 。玄奘法师通过学习,发现因为翻译等原因,佛经义理含混不清,理解不一,注解也不能让人满意,对一些重要的佛法问题每个宗门都有自己的说法,因此他产生去印度求取真经的想法 。公元626年,当时正好有天竺僧侣在长安讲经,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决定西去求取真经,重新翻译,力求能够追朔佛法最本来的意思 。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向朝廷递交请求允许西行求法 。但未获唐太宗和政府的批准 。然而玄奘心意已决,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最终在643年求得657部真经回来 。
历史上与“唐僧”结拜的君王是李世民吗?不是,历史上的“唐僧”也没有与人结拜 。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 ,俗家姓名“陈祎(yī)”,“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 。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 。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
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 。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 。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
唐太宗为什么和唐僧结拜?《西游记》里面的情节中,很多人似乎并不能明白,为什么唐太宗一定要和唐僧结拜为兄弟 。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自然是没有这样做的,毕竟唐僧当年取经算是偷渡出境的,根本不敢让人知道,更不要说让皇帝知道了,结拜自然是没影的事 。但是为什么到了《西游记》里面,作者却要这样进行安排,让唐僧和李世民结拜成兄弟呢?唐僧因此也被称为“御弟”,可是结拜这件事情对于唐僧取经来说,似乎也没有太大的作用,究竟为什么李世民要和唐僧结拜呢?
真实的历史上,结拜这个情节自然是没有的,唐僧当时是要出国,前往西域,可是当时的唐朝才刚刚建立没有多久,大唐和西域两方之间的关系不见得有多好,别说出国,当时是严令禁止百姓出关的,所以才说真实的唐僧其实是偷渡出境前往西域的 。然而在《西游记》中,却变成了一个很和谐的场面 。那么按照西游记的设定,其实两人结拜也不是什么坏事,唐僧虽然是个和尚,但是他的出身却并不低,他的父亲陈光蕊是状元,外公更是宰相殷开山,虽然身世坎坷,但是这样的出身,也不是随便谁都能有的 。
- 与韬光养晦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 与体育有关的活动有哪些
- 与天地合其德什么意思
- 与甜言蜜语结构相同的成语有哪些
- 与铁骨铮铮形式相同的词语
- 与铁路有关的大学有哪些
- 茄子辣椒包家常做法
- 与物理学有关的专科专业有哪些
- 与昔相对的字有什么
- 与析有关的成语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