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戴着面具表演的吗

1、不是戴面具的,京剧演员脸上的都是脸谱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 。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京剧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
2、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 。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
戏剧中戴面具的那种是什么角色京剧中扮演神鬼角色,有的要戴面具 。
术语叫做“脸子“ 。是一种夸张面部形貌的化装手段 。我国古代歌舞,面具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 。元杂剧和明清两代的戏曲,神鬼角色戴面具的很多,后来大都改为勾脸 。从前演剧,每逢年节或喜庆堂会,多跳加官,跳魁星,跳财神 。加官、魁星、财神都要戴面具 。
按照从前戏班的规矩,加官由生、末两行扮演;魁星和财神由净、丑两行扮演 。扮演神话戏,像《闹天宫》的雷神,戴雷公脸;《收大鹏》的十八罗汉,戴各种不同面貌的罗汉脸;《花果山》《百草山》的土地,戴土地脸;《红梅阁》的李慧娘魂(救裴生出险一场)戴女鬼脸;《盗仙草》的南极仙翁戴寿星脸 。
扩展资料:
戏剧中面具的作用:
除表示性格外,还可暗示角色的各种情况,如项羽的双眼画成"哭相",暗示他的悲剧性结局,包公皱眉暗示他苦思操心,孙悟空猴形脸暗示他本是猴子 。另一作用是"距离化",拉开戏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脸上的图画使观众分辨不清演员的本来面目,并且与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相貌很不一样,像带着假面具 。
这使得观众不容易"入戏",避免产生幻觉,而是专心于审美和欣赏 。另外,"大花脸"与"俊扮"同时上场,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生、旦的俊美之相和净丑的怪诞之容 。同时,脸谱的浓重、鲜明的油彩和多样的图案,再配上净行"吼叫式"的粗犷声腔,形成强烈艺术刺激,对观众起到兴奋、宣泄和震动作用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脸谱
哪些剧种中是戴面具表演的?贵州、云南地区的傩戏,川剧,东北的萨满舞(俗称‘跳大神’)面具戏
贵州安顺地戏
黔北、黔东傩戏
重庆傩戏
川北傩戏
云南澄江关索戏
【京剧是戴着面具表演的吗】云南镇雄傩戏
云南昭通端公戏
江西南丰傩戏
江西婺源傩戏
广西环江师公戏
陕西傩戏
藏戏
布依戏(地戏)
白族吹吹腔(板凳戏)
注:尚有许多地方面具戏未录入
很多剧种都有戴面具表演的剧目,其中比较原始的剧种居多,想藏戏、傩戏等等,其他剧种其实也有,比如京剧中的罗汉和如来等(如来有的戴面具,有的勾脸)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小丑(这是化装的,不知道算么?)
川剧,京剧(都差不多吧)
部分话剧(指需要带面具的演出会)
化装舞会(古欧洲宫廷就有这么种,只是戴了件遮住眼眶的面具啦)
其他还有什么,请其他人回答了吧
京剧脸谱的来历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 。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 。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
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综合,以及对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作出评价,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手法 。
据史料记载,脸谱系由唐代乐舞大面(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是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所戴面具和参军戏副净(参军戏,唐宋时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动作,以引人发笑,有时用以讽刺朝政或社会现象 。参军戏中的副净,等于现在京剧中的“架子花脸”,一般都表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如《三国演义》戏里的张飞)的涂面逐渐演变而来 。
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曾撰文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 。在戏曲形成之后,脸谱与面具仍然交替使用 。最明显的贵州的‘地戏’,江西、安徽的‘傩戏’,西藏的‘藏戏’,无论生旦净丑,都戴面具,每剧多至百余,少者亦须数十 。‘南昆’里的神仙鬼怪,一般均戴面具,并不勾画脸谱 。京剧是具有全国性的大剧种,大量发展脸谱,可是加官、财神、魁星、土地、雷公,仍戴面具 。从脸谱、面具的混合使用与脸谱谱式的由简至繁,可以看出中国戏曲累递发展的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