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共此时是谁的诗句

“天涯共此时”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句 , 这句话出自《望月怀古》一诗 。《望月怀古》写于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后 , 主要描绘了中秋海月的明亮与美丽 , 表达了作者对亲友的思念与独处异乡的孤寂之情 。“天涯共此时”的意思是:纵使你我相关万里 , 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同一个月亮 。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 ,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 , 即由景入情 , 转入“怀远” 。颔联“情人怨遥夜 , 竟夕起相思 。”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
颈联“灭烛怜光满 , 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 , 具体描绘了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 , 以至于彻夜难眠 , 埋怨长夜漫漫的情景 。
尾联“不堪盈手赠 , 还寝梦佳期”中“不堪”一词 , 构思奇妙 , 意境幽清 , 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 , 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 , 翻古为新 , 悠悠托出不尽情思 。
天涯共此时是谁的诗句天涯共此时是张九龄的诗句 , 全诗如下: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 , 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 , 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 , 还寝梦佳期 。
赏析
诗歌一开始就用“海上”、“天涯” , 给人以无限广阔的空间联想 , 加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 , 更渲染了宁静、空灵的气氛 , 营造了一种阔大、静谧的境界 , 漾溢着浓浓的抒情氛围 。
颔联承首联意思而下 , 并由各种怀远之情浓缩集中到“情人”“相思”上 。对这种相思之情 , 作者下一个“怨”字 , 可谓情致深婉 。由相思而怨 , 乃相思之深、相思之极、相思而不能如愿所致 。
颈联转换角度 , 写试图摆脱相思之苦 。但相思之情欲去又来 , 连绵不断 , 曲折有致 。一次“灭烛” , 吹灭灯烛 , 想早点睡下 , 该可以吧?但满屋的月光 , 柔柔的、静静的 , 使人怜爱 , 催人联想 。
尾联承颈联而来 , 并收束深化了全诗 。“赠”、“梦”是关键 。月光如此纯净、皎洁 , 如此美好 , 就像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 怪不得“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呀 。捧一把赠给远方情人表心迹吧 , 让她明白我的心意 , 倒也踏实放心了 。可是做不到呀 。这“不堪”又是一怨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写的 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是出自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首古诗 , 也是全诗的千古名句 。我整理了相关诗句 , 欢迎借鉴与赏析 。
全文望月怀古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 , 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 , 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 , 还寝梦佳期 。
创作背景
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 在朝中任宰相的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 , 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就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 , 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
分句赏析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 , 是千古佳句 。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 , 鲍照的“明月照积雪” , 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 , 看起来平淡无奇 , 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 , 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 , 脱口而出 , 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这一句完全是景 , 点明题中的“望月” 。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 , 即由景入情 , 转入“怀远” 。
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 , 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都是写月的名句 , 其旨意也大抵相同 , 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 , 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 , 谢庄是赋 , 苏轼是词 , 张九龄是诗 , 相体裁衣 , 各极其妙 。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 , 一起就全部收摄 , 却又毫不费力 , 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