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的创作手法与思路

什么是节奏?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 。自然界的山川起伏、人类的生老病死都是节奏 。节奏是大自然的规律,人类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模仿,发明了音乐、文学、绘画等各个领域的节奏 。音乐中的节奏可以是轻快,明朗、沉稳、激荡、高亢的;影视作品、电视节目、文学作品的节奏:开场引入、铺垫、渐入高潮、情节转换、跌宕起伏等 。节奏是一种美学层面上的理念,也是各类学科专业艺术中的术语 。那么油画艺术中的节奏又是什么呢?
我从事写实油画创作三十多年,我感觉大多数人在欣赏油画时,只是注意到画面绘制的精细程度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更有些人觉得研究绘画技法,模仿这些技法,把画画得像照片就可以了,对这点我不认同 。我觉得艺术家在创作中要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一幅画是有生命力的,承载作品灵魂的就是节奏 。探索节奏的过程就是艺术创作之路 。我在绘画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以临摹对象为目的,而是在画作中融入了我的情感,去繁从简,突出重点,合理地删除一些对表达主体思想无关的细节,对画作高度概括和总结,使作品得以升华,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加入了大自然所不具备的情感色彩,通过画面表述了我的思想,这是我理解的画面节奏 。下面介绍下作品《魂系长城》的创作节奏 。

油画的创作手法与思路

文章插图

油画的创作手法与思路

文章插图
我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创作长城题材的作品,箭扣长城、司马台长城、金山岭长城、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秦皇岛山海关长城等等,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对祖国的万里长城有着深厚的情感,《魂系长城》是我比较满意的一幅作品,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在创作之初,我想怎样才能体现出长城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和力量呢?我决定使用油画的厚涂法来表现创作思想,长城的烽火台高高地耸立在陡峭的山巅,连接云端,远处的长城绵延起伏、雄壮秀丽、天人合一,以长城为界,隔开战争与和平,俯瞰着神州大地 。历代对长城的修建带来的文化传承的意义给予民众强大的心理支撑,每当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就是亿万人民以血肉之躯汇聚成新的长城之时,所以,近处的长城的残垣断壁是我描绘的重点,残破的城墙历经风雨,依然矗立,坍塌的城砖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那些那些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日子,大量破碎砖石的描绘使用了厚重的油彩,具有视觉冲击力,表达了我心中的主题思想:中华民族是坚不可摧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豪迈精神 。整个画面主题突出,结构完整,有节奏的视觉引导,远处的画小一些,近处的画大一些,拉开画面的纵深感,将观者的视觉重心引导到前面破碎的城砖上 。由城砖引起观者情绪上、视觉焦点的变化,从而理解了创作主体思想,与画作产生共鸣,这样就通过画面的节奏展现了创作者的初心 。
长城,将是我继续关注的创作题材,时光如白驹过隙,三千年过去了,长城依然巍然挺立,代表的民族精神历久弥新,伴随着时代的脚步汇聚成新的磅礴力量 。
节奏美感可以是画面的虚实、大小、远近、薄厚、粗细、景物安排等,合理对比关系相结合来回答 。
1.虚实、大小、远近:画画常以“近实远虚”“近大远小”来说明景物的空间远近关系 。举一个例子,正常视觉感观下,我们单看同样一棵树,近处的比远处的更清晰,且更大一些,清晰就是实;远处的树模糊,且由于距离远,就显得小,这便是虚 。这样虚实、大小关系就产生了,从而远近空间就产生了 。同样将现实中这种空间关系反应到画面中,画面有了空间透视的感觉,这便是空间的节奏感 。
2.薄厚:是色彩的叠加之后的肌理效果,例如画一块石头,画家可以把颜色堆的很厚,来凸显石头的厚重硬朗与粗糙感;水就画的很薄,体现水的柔软与润泽感 。石头与水的质感通过肌理的薄厚表现出来了,色彩堆叠的薄厚也从而产生了肌理的节奏感 。
3.景物安排:例如一张风景画,若把画面近景作为画面主体,近处的景画家可以画的比较多,比较茂密;远处的比较少,稀疏,来凸显景物近多远少的节奏,突出近景主体的刻画,这样远景就不会抢了近景主体的风头,就不会喧宾夺主,从而产生节奏与层次 。当然这样近多远少的景物安排不是绝对,也可以远多近少,甚至远大近小,但只要符合画家的理念与思想,这也可以说是景物安排的节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