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你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诸葛亮 。

三国演义中你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文章插图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孔明,几乎就是智慧与道德的化身 。但我看完后,他有三点是最让人讨厌的 。
一,对魏延的偏见登峄造极 。刘备攻打长沙不下,魏延为了救黄忠,杀了长沙太守,向刘备献城投降,使刘备轻而易举地得了城池又得大将 。对降将魏延的如此大功,诸葛亮居然根据面相邪术,说魏延长了反骨日后必反,要杀之,实在荒谬 。要不是刘备救下,魏延真成了历史上最冤的降将 。
诸葛亮如果当时真把魏延杀了,今后谁还敢投降刘备?刘备能不能顺利建立蜀国就值得商榷 。诸葛亮的这一作法,对政治家来说是反智的 。
三国演义中你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文章插图
后来,魏延在蜀汉屡建奇功,功劳不在五虎上将之下 。但诸葛亮对此无睹,屡屡压制魏延 。建兴六年春,诸葛亮准备北伐,魏延献计说,丞相率大军从大路出发,敌方必然用大军阻击丞相 。我自带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向北,十天可到长安,长安守将是个无能的官二代,我可一举拿下长安 。这其实是一条好计策,但因为是魏延出的,诸葛亮就不采纳 。诸葛亮认为,万一敌人在子午谷设伏,事情就糟了 。其实作为一个政治家,以五千人马去赌一场大战役的胜利,是值得的,失败了也就是损失人马五千,但胜利了将改变历史 。你诸葛亮那么小心,六次北伐都无功而返,损失的岂止是五千人员 。后来的事实证明,魏延的计策是对的,可惜主帅没采纳 。
至于后来诸葛亮临死也不放过魏延,魏延终于还是反了,就是小菜一碟了 。一条能够改写历史的计策都被否决了,发生的其他事也就显得不重要 。
二,事无巨细,亲历亲为 。
三国演义中你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文章插图
刘备在的时候,蜀汉人才济济,文官武将,各尽其能,使本来弱小的刘备成就了霸业 。刘备死后,诸葛亮治蜀,优秀的人才倒有一些,但独挡一面的帅才、将才却不见了 。
满朝文武,就诸葛亮一人最能,也最忙 。他既要代皇帝统领全盘,又要行使丞相职权处理政务,更要统兵投入战争 。他事无巨细,亲历亲为,连一个小小的奏章也不放过,把秘书们的许多活儿都包了,真到了“鞠躬尽瘁”的地步 。他如此的辛劳,既让他没有充裕的时间思考大事,也导致下面的人得不到历练,涌现不了大批的优秀文武人才 。蜀国后来人才枯竭,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地步 。后来他发现马稷是个人才,重用之,结果马是个纸上谈兵之人,导致了一次战略失败 。虽然最后培养的姜维蒋琬等人还是不错的,但朝廷需要的是大批的优秀人才,个别人优秀实在不够用 。
三,穷兵黩武,耗尽民力 。
三国演义中你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文章插图
诸葛亮接手蜀国时,由于多年的战争,国家千疮百孔,民生凋蔽,刘备的夷陵惨败后,蜀国更需要休养生息 。再加之三国鼎立,蜀国最弱小,对外用兵更应该慎之又慎 。
但诸葛亮却为了复兴汉室,不顾民力物力,穷兵黩武,大兴北伐 。他治蜀十三年,就六出祁山伐魏,加上南征打孟获,等于是举国大用兵就干了七次 。在农业社会,打仗要人,保障粮草也要人,蜀国本身就人口稀少,青壮年都当兵支前去了,在家搞生产的就只有老弱 。一场战争下来,又要死伤不少青壮兵丁 。百姓还没有喘息下来,丞相又要征兵打仗了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结果是,没有取得胜利,但国家被拖得更疲惫不堪了,他自己也累死了 。
设想一下,如果诸葛亮不是穷兵黩武,而是与民休息,将精力用在发展生产、治理国家上,以他的过人能力与敬业精神,估计要不到十年八年,贫弱的蜀国一定会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 。到那时,择准别国有乱的可乘之机,一举灭掉敌人,也是有可能的 。
【三国演义中你最不喜欢谁为什么】诸葛亮死后,刘禅果断停了北伐,只搞边关防务 。可惜刘禅平庸,只会不折腾,但无能富国强兵,蜀国在刘禅手里延续了几十年,后来还是被人家灭了 。
三国演义中你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文章插图
有人会说,你讨厌德才兼备的诸葛孔明,难道你喜欢董卓吕布等人 。
我回答:董卓吕布乃猪狗不如之辈,不值得老夫讨厌 。我是崇拜诸葛孔明的大才大德,才讨厌他身上致命的弱点 。正是他的弱点,使他染上悲剧的色彩 。我替诸葛亮这一代人杰痛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