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构架建筑有哪三种结构方式( 二 )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主要是以什么结构为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 , 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 , 梁上又抬梁 , 所以称为“抬梁式”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 , 然后用枋联接而成 , 故称作穿斗式 。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 , 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 。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 , 与欧洲建筑相比 , 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座欧洲建筑 , 是比较一目了然的 。而中国的古建筑 , 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 , 必须一段段的逐渐展看 , 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 。
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 , 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 。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 , 人们从天安门进去 , 每通过一道门 , 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 , 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 , 给人以深切的感受 。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
扩展资料: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 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 。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 。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 。到了汉代 , 除宫殿与陵墓外 , 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 。
在建筑思想上 , 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 , 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 , 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 , 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 。
同时 , 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 , 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 。注重建筑 , 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 , 依山就势 , 园林体现尤其明显 , 强调风水 。
古代建筑 , 雕梁画栋 , 墻壁亦往往作图画 。战国时期画事颇盛;汉时宫室 , 亦多有画人物故事 , 善恶毕背 , 以昭鉴戒;后世所画则多山水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是怎样的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结构有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 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 , 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 , 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
1、井干式 , 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 , 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 , 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 , 已很少见到了 。
2、“穿斗式” , 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 , 便于施工 , 最能抗震 , 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 , 是柱檩结构多用于南方民居 , 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 。
3、“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 , 即在柱上抬梁 , 梁上安柱(短柱) , 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 , 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 , 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 。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 , 更为灵活多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