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

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如下: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
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
应用领域:据考古所知,干支起码从殷商开始就用来纪日,春秋战国时期又采用十二辰纪月,而十二辰纪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西汉末始又用干支来纪年,唐以后,五代历书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又将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纪时,至此年月日时分别全以干支注记,这就是干支历,它是一种阳历 。
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纪年,是指中国纪年历法,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干支纪年以每年以立春进入下一年 。
注意:不是以春节为进入下一年,也不是以每年的阳历一月一号进入下一年的,而是以立春进入下一年 。
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因此又称“十二地支”,其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
【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 。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 。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支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 。称为干支纪年法 。
天干地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 。六十年为一甲子 。每年以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开始截止,循环不已 。其轮换顺序如下: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
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计算?01天干地支纪年的口诀是: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 。以2021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2018,除以10得余数8,对查天干次序得“辛”,再将基数2018除以12得余数为2,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得“丑”,故2021年为辛丑年 。
我国古代是用干支纪年的,近代史上提到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 。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 。天干、地支按照一定规则(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 。或者说单配单,双配双)可以搭配成60对,也就是一个甲子(60年),周而复始记录时间 。
天干:
十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为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为乙、丁、己、辛、癸为阴 。
地支:
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为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
天干地支纪年的口诀是:
“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 。”
以2021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2018,除以10得余数8,对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得“辛”,再将基数2018除以12得余数为2,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丑” 。故2021年为辛丑年(若得0可理解为1之前即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