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追求意境的“含蓄美”
“含蓄”属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美的范畴 , 这一手法通常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寓于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之中 , 以达到启发联想、耐人回味之艺术效果 , 彰显“情中有景 , 景外含情”的艺术境界 。这类似于中国画中的写意手法 , 即不抱着于对事物的客观再现 , 而强调欣赏某种朦胧的含蓄美 , 在虚实关系上偏重于对“虚”的张扬 。引入到服饰文化的艺术创作中 , 就是设计者特别注重“不着迹象、超逸灵动”之美 , 不刻意追求数字上的精确性或纯形式的客观美感 , 而是崇尚用无穷的意象美含蓄地表现情感 。如用宽衣大袍、中规中矩的样式或写实与变体相结合的动物、几何纹样、花草枝、藤蔓纹等具有抽象和寓意的服饰图案来传达一种与政治或伦理的关联意向 。
三、中国服饰文化的承传拓展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 。纵观华夏服饰文明的发展史可知 , “谐调”、“统一”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真谛 。自中国服饰文化诞生伊始 , 就遵循着理物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相结合的制作原则 , 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群的和谐统一 , 而情景交融、意象统一更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审美品质 。比如 , 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本元素 ,
“标示突出文化”同主要应用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等级尊卑、行业职别、年龄性别的标示和意念表达上 , 从原始部落首领与狩猎功臣的服饰标示到封建帝王的官服标示 , 从文官武官的服饰标示到现代军装、职业装、晚礼服的服饰标示等 , 均彰显着其“标示突出文化”的审美底蕴 。
中国古代服饰的特点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源流 , 若从古典中寻找 , 总会将其归结于三皇五帝 。这个时代 , 从考古发掘的文化遗存对照 , 应该是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 。
这个时期内出土的实物有纺轮、骨针、纲坠等 , 又出土有纺织物的残片 。我国中原甘肃出土的彩陶上的陶绘 , 已将上衣下裳相连的形制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来 。
春秋战国时期 , 各国间不全遵周制度 。七国崛起 , 各自独立 。其中除秦国因处西陲 , 与其它六国有差异外 , 其它六国均因各诸侯的爱好和奢侈 , 以及当时兴起的百家争鸣之风 , 在服饰上也各显风采 。春申君的三千食客中的上客均着珠履;平原君后宫百数 。
卫王宫的卫士穿黑色戎衣;儒者的缛服长裙褒袖、方履等等 。汉初服饰 , 与民无禁 。西汉虽有天子所服第八诏令的服饰制度 , 但也不甚明白 , 大抵以四季节气而为服色之别 , 如春青、夏赤、秋黄、冬皂 。汉代妇女的日常之服 , 则为上衣下裙 。
隋统一全国 , 重新厘定汉族的服饰制度 , 然而也难以摆脱其由北向南统一而带来北族服饰形制的影响 。只是到了唐代帝国的建立 , 才以其长时间的统治 , 加上其强盛的国力 , 令其服饰制度上承历代制度 , 因此 , 唐人穿胡服的装束常会在该时代的文物中见到 。
隋唐时妇女的日常服饰是衫、袄、裙 , 多见是上身着襦、袄、衫 , 而下身束裙子 。裙子以红色最流行 , 其次是紫、黄、绿色 。唐代妇女的鞋子多将鞋头作凤形 , 尺码同男子相似 。
宫人侍左右者均着红棉靴 , 歌舞者也都着靴 。妇女的日常服饰名目繁多 , 有如袄、衫、袍、腰巾、抹胸、裙、裤、膝裤、袜、鞋靴等等 。
宋代北方大片土地沦为女真族贵族统治领地 , 中国古代服饰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 。《续资治通鉴》记载:“临安府风俗 , 自十数年来 , 服饰乱常 , 习为边装……”可见南宋京都也尚北服 。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 , 大多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 , 下身束裙子、裤 。
其面料为罗、纱、锦、绫、绢 。尤其是裙子颇具风格 , 其质地多见罗纱 , 颜色中以石榴花的红色最注目 。褶裥裙也是当时裙子中有特点的一种 , 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 , 贵族妇女着裙的褶裥更多 。
- 中国传统故事
- 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 中国城电影在哪看
- 中国传统新年有哪些习俗
- 中国春节吃饺子的由来
- 中国大陆一共有多少个口岸
- 中国大陆有多少种类型的气候
- 中国大陆在古代叫什么
- 周易预测中国疫情结束时间,结婚日子找先生查好了,疫情影响推迟,感觉不爽,你们觉得呢?
-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是由万氏兄弟绘制的什么1941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