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取西川关羽守住荆州了吗

蛮有意思的,看《三国演义》,大家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刘备最依赖的人是诸葛亮 。但事实上,刘备信任诸葛亮不假,但未必是最信任的,更不是最依赖的 。从刘备入蜀只带庞统、法正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而他之所以不带,和后来招诸葛亮和张飞、赵云入蜀,其实根本原因都是一样的 。接下来,我就试着分析一下 。
一、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陈寿在作《三国志》的时候,评价说:“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 。”诸葛亮的才能,足以和管仲、萧何媲美,但他不是王子城父、韩信这样的优秀将领 。很多人以为这是陈寿因为在蜀汉的仕途不顺,所以对诸葛亮有贬损的意思 。其实不然 。陈寿在诸葛亮传文末,作盖棺定论式的总评时候,说的话是大加褒扬的 。试看全文 。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除了最后一句,“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通篇151个字,132个字是盛赞,只有19个字是批评,这还看不出陈寿的态度吗?以陈寿在蜀汉为政和身为史官的身份,他一定是收集了大量信息以后才得出这样的结果 。所以,我们应该选择相信 。
刘备取西川关羽守住荆州了吗

文章插图
基于诸葛亮有这样的特点,刘备最初留诸葛亮同守荆州就不言而喻了——荆州初定,需要这样一位强于理民的政治能手来安抚,否则大军远去益州,一旦事情有变,刘备可是需要退路的 。所以必须得有足够可信可靠的人将后方打理好才能安然远行 。同时,刘备很清楚,这次出发去益州是夺地盘的,打造是免不了的 。既然诸葛亮的长处不在军事,又需要有他稳定大后方,那就干脆不带 。
刘备取西川关羽守住荆州了吗

文章插图
后来之所以又让诸葛亮率军西行,则一是经过诸葛亮近三年的治理,荆州已经安定,留关羽镇守也可以放心了;二是这时候的刘备要拿下整个益州,一缺兵二缺才,需要有生力量的加入迅速平定整个益州 。同时还需要诸葛亮替他把新拿下来的地盘进行管理 。庞统和法正虽然都有才,但理政不如诸葛亮 。尤其法正,睚眦必报 。刘备当然不能不许,但又得在可控范围内让法正报仇 。那就必须仰仗诸葛亮的才能了 。只有他坐镇成都,刘备才可以一边放心内政,一边不怕法正胡来 。
刘备取西川关羽守住荆州了吗

文章插图
二、诸葛亮“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身为半辈子有职无权、颠沛流离的苦命人,刘备见惯了人世间的冷暖 。不管他曾经是否有过自己的政治理想,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在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之后,恐怕也所剩无几了 。他一方面还要坚守着自己“每与操反”的政治行动纲领,另一方面还要快速获得政治和军事上的实力增强 。这就难免和年纪正好、有着崇高政治理想的诸葛亮产生冲突 。虽然“隆中对”早就阐明了诸葛亮的态度——必须拿下益州 。
刘备取西川关羽守住荆州了吗

文章插图
但方法上,或许会有不同吧 。庞统和法正就不一样了 。以庞统后来给刘备的出谋划策可以看出,庞统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刘备与刘璋第一次会面的时候,庞统就建议刘备当场拿下刘璋,只是刘备没好意思那么做),这样的人对于刘备当前最急迫的利益而言,是最符合要求的 。法正就更不必说,在益州屈才所以才反叛到刘备这里,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 。这二者就天然和刘备当前的利益最相关 。而且这两个人都身负大才,真可谓“此天赐刘备也” 。
刘备取西川关羽守住荆州了吗

文章插图
三、刘备的平衡之道 。
从刘备真正接纳庞统后,便“亲待亚於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这当然是刘备求贤若渴,况且庞统又“当南州士之冠冕” 。这时候的刘备,应该还没有想要过分抑制诸葛亮权力的意思 。但很快,随着法正出使荆州,劝刘备西行拿下益州,一切就都变了 。这时候刘备突然又多了一个可用之才法正,而且这个人将成为未来自己掌控东州士人的重要枢纽 。那就必须让法正在集团内部获得足够的认可和权力 。方法就是立功!这时候的庞统也同样需要立功,取西川就是最好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