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后四十回为什么不好

以平常心读《红楼梦》后四十回——我替高鹗说句话 。
【红楼梦后四十回为什么不好】关于这种悬案的问题不太好回答,一来本来就没有定论,问题很难说得清晰明了;二来各说各的有理,到最后什么结论也没有,个个争得面红耳赤,更有甚者,直接抛掉问题,转成人身攻击 。
说正题,自程高本出版以来,关于这本书的争议就没有断过,主要是关于后四十回的争论批评,很多人认为后四十回乃高鹗续写,并非原稿 。理由如下:后四十回有些情节与前文不符,后四十回文采大不如前等等 。有的理论走向极端,把后四十回批的一无是处,好像高鹗续书是多大的罪过一样(至于到底是不是续书也不是定论),在这儿我想替高鹗说句话,他被有些极端分子骂得太厉害了 。就今天的那些极端分子本身的文学素养来说,没有人有资格说古人,说高鹗这样的人 。
写过小说的人应该知道,要续写一本小说有多难,别说《红楼梦》这样的天书了,就是一篇普通的短篇小说要写的和原文天衣无缝都很难 。先不说情节或者细节,《红楼梦》中人物塑造堪称完美,要续写出完全一样的人物来,可以说没有可能 。若是单从小说创作和小说艺术的观点来说,后四十回不太可能是另外一名作者的续写,更何况高鹗和曹雪芹两人家世遭遇也大不相同,要写出和曹雪芹完全相同的个人情感来基本上不可能 。现在也有前八十回的本子,谁给我续写个后四十回来看看?恐怕连一回都写不成吧!
第一次读《红楼梦》的人,读完后感觉到后四十回的确和前面有些差别,但多读几遍之后可能你会发现后四十回有些地方的文字功夫完全不输前八十回 。后面写贾府衰落,感情基调和前面不同,文字描述肯定也有些差别,后面的文字显得萧疏,这是情节所需,而且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中贾母肯定是同一个人,后面写贾府衰败时候贾母那种临危不乱的气度,才算是真正将贾母这个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了,甚至将贾母又拉高了一个层次 。
第一百二十回宝玉出家,那几处描写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抒情文字的巅峰,宝玉穿着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光着头,赤着脚,对贾政拜了四拜,然后三人“飘然登岸而去”,只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刹时禅意满乾坤,简直是神来之笔,我相信每个读到这儿的人都想起第五回中那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又一次体现曹雪芹伏笔千里的高超技巧 。曹雪芹的本意也应该是最后了悟世事,归彼大荒,又回到青埂峰下,算是补了那情天 。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宝姑娘所说的禅宗五祖弘忍传衣钵于六祖慧能,这段典故出自禅宗经典著作《六祖坛经》,而关于六祖慧能和上座神秀的偈语我相信大家也都熟知,神秀所说偈语莫不和宝玉所说的“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有些相通的意味,而黛玉所说“无立足境,方是干净”不正是慧能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整本书来看,佛学思想对于曹雪芹有着巨大的影响,不妨说曹雪芹自己经历曹家的各种变革之后,自己了悟了“空即是色” 。《红楼梦》中所包含的佛、道、儒家的哲学思想是一座大宝库,包含了佛家的出世思想还有儒家的入世思想,需要更多人去发掘 。带着这些作者想要表达的哲学思想去读书,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毕竟相比较于故事本身来说,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更重要 。
《红楼梦》中每个人物名字,每件家具,甚至每一件衣服都有其深刻的含义,需要读者细细去思量 。若是没有后四十回,对《红楼梦》来说也是很大的损失 。至于后四十回到底是不是原稿的问题,目前好像还没有定论,也没必要一棍子打死 。
我写这些只是希望更多还没有读《红楼梦》的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不要带着偏见去读这本书 。若只是一味的说后四十回怎么不好,高鹗怎么狗尾续貂,可能会使读者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在最开始就给后四十回很不好的印象,这是非常不好的,我也听有些一遍也没有读完《红楼梦》的人说后四十回多么不好,我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得出来的这样的观点 。若是这样,我真替高鹗不值 。当然其他版本自然有他们的价值,脂评本对《红楼梦》的研究来说无比重要,脂砚斋对于曹家的事简直了如指掌,而对于脂砚斋的考证也层出不穷,有说法是脂砚斋可能是曹雪芹的堂兄弟 。读者最好可以把各个版本对比着来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样读者心里也会有自己的一杆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