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是指什么,我国的文房四宝是什么分别是什么

本文目录
  • 1.我国的文房四宝是什么分别是什么
  • 2.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 3.文房四宝指什么
  • 4.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填空
我国的文房四宝是什么分别是什么
文房四宝分别是指笔、墨、纸、砚 。
在南唐时,“笔、墨、纸、砚”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徽州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笔墨纸砚”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 。
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 。作为文房四宝的故乡的安徽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和饮誉世界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我国的文房四宝是什么分别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1、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发现的史前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 。
我国的书写用笔起源很早 。根据未经刀刻过的甲骨文字判断,夏商时期就已经有原始的笔了 。如果再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面的花纹图案来看,笔的产生还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 。
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 。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 。
2、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 。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 。
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 。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 。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 。
3、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 。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幺来作为记事材料 。
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 。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 。
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 。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 。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 。
4、砚,也称“砚台”,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 。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砚 。其中有陶、泥、砖瓦、金属、漆、瓷、石等,最常见的还是石砚 。
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种石头 。产石之处,必然有石工,所以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 。
最著名的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山东鲁砚、江西龙尾砚、山西澄泥砚 。砚台的讲究是:质细地腻、润泽净纯、晶莹平滑、纹理色秀、易发墨而不吸水 。
有的有乳,有的有眼,有的有带,有的有星,大约产于有山近水之地为佳 。如端砚之出于斧柯,浴在江渭端溪之渚坑中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笔,墨,纸,砚
人类文明自诞生时起,人们便以各种方式将文明的果实保留下来,使我们能够领略到先辈的风采与创造,同时也使我们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文房用品尤其是“文房四宝”,作为文明的载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很早就已有“文房”之称,笔、墨、纸、砚则被誉为“文房四宝” 。在用于书法、绘画的文化艺术工具中,仅这四样宝,就已备受文人的喜爱和珍藏 。
笔、墨、纸、砚,雅称“文房四宝”或“文房四士” 。前者源于梅尧臣《再和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 。”后者出自陆游《笔砚纸墨戏作》诗:“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由于文人雅士珍爱文房四宝,所以给它们送了许多雅号 。
先说笔(毛笔) 。笔的使用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今天仍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由于笔为文房四宝之首,故雅号、戏称也多 。最早的当推《诗经·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这里称笔为“管” 。曹植则称笔为“寸翰”,其《薤露行》云:“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左思称笔为“柔翰”,如《咏史》诗:“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 。”韩愈更为笔立传封爵,其拟人化寓言《毛颖传》云:“毛颖者,中山人也,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累拜中书令,呼为中书君,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会稽楮先生友善 。”此传问世后,毛颖、管城子、中书令、中书君,便成了笔的雅称;而陈玄、陶泓、楮先生则成了墨、砚、纸的别名 。白居易称笔为“毫锥”,故《寄微之》诗云:“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 。”陆游则称笔为“毛锥”,其《醉中作》诗云:“驿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 。”此外,笔尚有“龙须友”、“墨曹都统”、“毫州刺史”等诸多雅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