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什么意思

“夜来秋雨后 , 秋气飒然新”的意思是:夜晚就这样在秋雨过后来到 , 空气一下子新鲜极了 。“夜来秋雨后 , 秋气飒然新”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雨后秋凉》 , 与唐代诗人王维的“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表达了诗人内心迎接秋天的欢喜和对恬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
《雨后秋凉》原文
夜来秋雨后 , 秋气飒然新 。团扇先辞手 , 生衣不著身 。
更添砧引思 , 难与簟相亲 。此境谁偏觉 , 贫闲老瘦人 。
《雨后秋凉》翻译
夜晚就这样在秋雨过后来到 , 空气一下子新鲜极了 。手中的扇子可以先放下了 , 但还没有穿秋衣的必要 。不过 , 现在要坐或卧久些 , 床下要垫一层木板了 , 竹席也快要收起来了 。这种天气秋高气爽 , 谁喜欢睡大觉呢?便是那些有时间又没有野心的人们 。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 , 形式多样 , 语言平易通俗 ,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 生前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雨后秋凉翻译翻译:
夜晚就这样在秋雨过后来到 , 空气一下子新鲜极了 。
温度也差异很大 。手中的扇子可以先放下了 , 但还没有穿秋衣的必要 。
不过 , 现在要坐或卧久些 , 要垫一层木板了 , 竹席也快要收起来了 。
这种天气秋高气爽 , 谁喜欢睡大觉呢?便是那些有时间又没有野心的人们 。
原文:
《雨后秋凉》
作者:白居易
夜来秋雨后 , 秋气飒然新 。团扇先辞手 , 生衣不着身 。
更添砧引思 , 难与簟相亲 。此境谁偏觉 , 贫闲老瘦人 。
扩展资料: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又号醉吟先生 , 祖籍太原 ,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 , 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 世称“元白” , 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 , 形式多样 , 语言平易通俗 ,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 , 白居易在洛阳逝世 , 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雨后秋凉
巴山夜雨涨秋池——咏秋雨古诗词赏析(中)巴山夜雨涨秋池
——咏秋雨古诗词赏析(中)
王传学
绵绵秋雨 , 牵引愁思 。离家在外的游子 , 见秋雨更易生起羁旅乡愁 。
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秋雨 , 孕育着羁旅愁思: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此诗是诗人身居异乡巴蜀 , 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诗 , 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 , 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 , 反衬今夜的孤寂 。这首诗即兴写来 , 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朴实 , 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与诗人的大部分诗歌表现出来的辞藻华美 , 用典精巧 , 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 , 这首诗质朴、自然 , 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
第一句一问一答 , 先停顿 , 后转折 , 跌宕有致 , 极富表现力 。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 已跃然纸上 。接下来 , 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 。”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 便与夜雨交织 , 绵绵密密 , 淅淅沥沥 , 涨满秋池 , 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 , 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诗人并没有说什么愁 , 诉什么苦 , 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 , 驰骋想象 , 另辟新境 , 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其构思之奇 , 真有点出人意料 。然而设身处地 , 又觉得情真意切 , 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 , 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 , 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 , 则此时思归之切 , 不言可知 。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 , 也不言可知 。独剪残烛 , 夜深不寐 , 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 , 而归期无准 , 其心境之郁闷、孤寂 , 是不难想见的 。诗人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 , 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于是 , 未来的乐 , 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 , 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四句诗 , 明白如话 , 却何等曲折 , 何等深婉 , 何等含蓄隽永 , 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