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课文笔记,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腊八粥段落大意

本文目录
  • 1.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腊八粥段落大意
  • 2.腊八粥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 3.概括腊八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 4.腊八粥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哪个详细简略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腊八粥段落大意
六年级下册第二课腊八粥的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总写腊八粥对人的吸引力,从孩子到老人都喜欢腊八粥 。
第二部分(2~19):描写煮腊八粥的过程和八儿等着喝粥的心情以及喝粥后的情态,将腊八粥诱人的色、香、味渲染得淋漓尽致 。

腊八粥课文笔记,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腊八粥段落大意

文章插图

腊八粥课文笔记,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腊八粥段落大意

文章插图

腊八粥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腊八粥》课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展示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现出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家庭亲情的眷念 。
《腊八粥》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表现了腊八粥的香甜和八儿的可爱、机灵;描绘出腊八节时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
作者简介
《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他的原名叫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上官碧、璇若、休芸芸等,是我国的著名作家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他的代表作品有《边城》、《长河》、《雪晴》、《街》等 。
腊八粥课文笔记,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腊八粥段落大意

文章插图
概括腊八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腊八粥》一课讲述了 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 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 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 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家庭亲情的眷念 。
在冰心关于故乡、童年的若干散文中,《腊八粥》尤显特别的是它并非一篇纯粹的忆旧文字 。自然,作者也用“满蕴着温柔”的委婉尽意的笔致,抒写着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 。
【腊八粥课文笔记,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腊八粥段落大意】
然而,在这篇散文中,拨动读者心弦的,并不限于往事的回忆;孩子们那“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准备煮腊八粥的情景,来得更直接,更强烈,更具肃穆与天真的感人的力量!事实上,《腊八粥》正是冰心纪念周总理逝世三周年的精心之作 。
在此之前,她也曾“笔与泪俱”地写下悼念周总理的文稿 。《腊八粥》则以孩子们纪念周爷爷的独特的角度,抒写人民对自己的好总理的敬仰、爱戴与怀念之情 。

腊八粥课文笔记,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腊八粥段落大意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原文: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 。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 。
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 。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