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来历及风俗简介,七夕节的由来

本文目录
  • 1.七夕节的由来
  • 2.七夕节的来历和故事作文
  • 3.七夕的由来和传统风俗
  • 4.七夕节的来历和风俗的简短介绍
七夕节的由来【七夕来历及风俗简介,七夕节的由来】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 。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

七夕来历及风俗简介,七夕节的由来

文章插图

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七夕节起源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民间的少女们希望能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 。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
七夕节的来历和故事作文
七夕来历及风俗简介,七夕节的由来

文章插图

七夕节指的是中国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关于七夕节在中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

  1. 七夕节的来历和故事:很久以前,山里有一兄弟俩 。老大娶了媳妇,这媳妇心眼不好,老想独霸老人留下的家业 。有一天,嫂嫂要害弟弟,没有成功 。哥哥心里明白了,为了难 。二小哭着要分开过 。哥哥更做难了 。二小说只要那头牛 。第二天,二小赶着牛车走 了 。在一个很远的地方了搭棚住下 。那头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界,已经跟着二小过了一年多,这一天夜里死了 。老黄牛死后,一连给二小托了三个梦,梦里对二小说:“到明天午时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 。我走后,你把我的皮子剥下来,等到七月七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保你能上天 。王母娘娘有七个闺女,那天他们到天河里去洗澡 。记住,那个穿绿衣裳的仙女就是你媳妇 。你千万别让她们看见你,等她们都到了水里,你抱了保衣裳就往回跑,她就追你 。只要你回了家,她就不会走了 。“第二天,二小见老黄牛死了,摸着它哭 。后来就把牛皮剥了,埋了牛,又在牛坟上跪着大哭了一场 。七月七那天,二小披上牛皮,立时两脚离了地,飘飘悠悠来到天河岸上 。一会儿,王母娘娘的七个仙女来了,她们一个个脱了衣裳,扑通扑通跳到了水里 。二小瞅准了那身绿衣裳,窜过去抓起来就跑 。三仙女见有人抱了她的衣裳就追,追到二小家里 。三仙女问二小为嘛拿她的衣裳,二小说想让她做自己的媳妇 。三仙女见二小长得好心善,也动了心,就应了他 。打这,三仙女落凡到了人间,她天天在家弹花织布,人们就叫她织女 。二小天天外出卖布挣钱 。小俩口过起了舒心日子 。三仙女和二小过了三五年,给他生了一男和一女 。
    一天,二小到地里去干活,天上响起了天鼓,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把织女抓走了 。二小急忙担起两个孩子,披上牛皮去赶织女 。眼看快追上织女时,王母娘娘在二小和织女中间一划,立刻划成了一道天河 。二小没有办法过河,急得直跺脚,筐里的两个孩子直喊娘 。织女和二小都哭了 。二小想给织女留个想念,拿出牛扣套投向织女,织女接在了手里 。织女想了想,掏出织布梭照着二小扔来,织女手劲小,把织布梭扔歪了 。直到现在,天河一边的织女星怀里有扣套星,另一边的牛郎星旁有个梭子星 。

  2. 七夕文化习俗:
    (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 。世谓之穿针楼 。
    (2)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
    (3)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 。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 。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