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为何能够诱杀曹魏名将张郃呢

说起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被杀,很多人觉得背后的真凶其实是司马懿 。因为,在诸葛亮撤军时,张郃认为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所以不应该追击诸葛亮 。
但司马懿却坚持要追击,不仅如此,他还点名要张郃前去追击,结果张郃在追至木谷门时,遭到诸葛亮的伏击,不幸中箭身亡 。也由此,大家在说起张郃死因时,就会有意无意将他与司马懿的阴谋论联系起来 。
但是,事件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表面上看,张郃反对司马懿追击的理由非常充分,但仔细去分析,就是典型的为反对而反对 。因为,历史上的很多大胜仗,都是在敌人撤退时予以追击实现的 。从这层意义上说,司马懿要求张郃前去追击这个决定,本身并没有问题,毕竟谁也不知道后来的结果 。
更重要的是,虽然司马懿让张郃追击诸葛亮,但是整个追击的过程却是张郃可以自己做主的 。
换句话说,如果张郃抱着应付的态度,出去晃一圈就回来,最后没追上诸葛亮,司马懿也必能因此惩罚张郃 。甚至而言,以张郃当时的身份地位,就是他不听司马懿的命令,司马懿也没有权力来惩罚他,司马懿只能上报朝廷由皇帝曹睿亲自来处理 。
从这层意义上说,当张郃开始率军追击诸葛亮时,他十有八九要你管管是抱着应付态度,总而言之,能追上就追上,不能追上就算了,反正他也不会因此受罚,更何况他本身就不赞同追击 。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为何能够诱杀曹魏名将张郃呢

文章插图
但是,在追击的过程中,张郃应该是突然发现诸葛亮的一个破绽,当然,这个破绽也很有可能是诸葛亮故意留下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张郃经过短暂的判断后,显然觉得这很有可能是一次重创诸葛亮的大好机会,虽然它存在风险,但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
在这种背景下,张郃就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放弃这个机会,继续抱着应付态度,等到诸葛亮跑远后就回去交差,总而言之,诸葛亮实在太狡猾,跑得太快,所以没追上 。届时司马懿甚至都不会责骂张郃,反而会宽慰他,将军辛苦了 。接着,张郃则继续当他的西北军区二把手 。
第二个选择,就是果断抓住这次机会,对诸葛亮进行袭击,如果能够重创诸葛亮,甚至击败诸葛亮,那张郃的身份和地位显然可以上一个新的台阶,届时司马懿恐怕也只能老老实实排在张郃的后面,搞不好西北军区从此就会由张郃来负责 。毕竟,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司马懿被诸葛亮打的狼狈不堪,现在张郃却能独自击败诸葛亮,大家会怎么想?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为何能够诱杀曹魏名将张郃呢

文章插图
客观来说,第一种是明显的保守方案,张郃如果选择这种方案,自然不会存在任何风险,但收益同样也没有 。第二种方案是典型的冒险,存在很大风险,但收益却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想,如果是司马懿的话,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第一个方案 。但张郃不同,他是军人出身,多年的戎马生涯让他很多时候会习惯性的选择冒险方案 。
所以,经过一番考虑后,张郃最终选择第二种方案,他决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然,张郃虽然选择第二种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定会失败 。因为,张郃不是王双,他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所以他即便选择冒险的方案,也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
事实上,张郃不愧就是一代名将 。在追击到木谷门时,张郃凭直觉就断定这里可能会有诸葛亮的伏兵,所以他并没有鲁莽的冲过去,而是先派出小股侦察兵前往山谷查探,后再以数千轻骑为诱饵,在确定没问题后,他才亲自带着大队人马进入山谷 。
对于诸葛亮而言,他也要做个判断,那就是魏军的这数千骑兵,是不是就是追击他们的主力部队,如果是,诸葛亮让他们顺利的通过木门谷,就相当于放弃了一次大好反杀的机会 。不过,诸葛亮也不愧是诸葛亮,他在经过短暂考虑之后,他断定这并不是魏军的主力部队 。
随后,等到张郃的大队人马出现在视野之中时,诸葛亮才让蜀军士兵们举起了手中的弓弩 。史书上对此是这样记载的:“郃至木门,急滚木石,阻塞后路,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 。”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为何能够诱杀曹魏名将张郃呢

文章插图
对于张郃而言,在此遭遇到伏击并不意外,他甚至都没有一丝慌乱,而是有条不紊的指挥大军进行反击:“不要慌,步兵分两侧用盾牌掩护,前队骑兵加速通过,后队分兵上山杀敌!”短短几句话,瞬间让魏军从慌乱之中恢复过来,以至于在山上的诸葛亮都肃然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