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是指多少岁

男子五十岁
【知命是指多少岁】知命也做知天命、半百、知非,认识天命或命运,五十岁的代称 。《论语为政》,“五十二知天命” 。
儒家认为,知命也就是承认世界本来存在的必然性 。这样,对于在外的成败也就无所萦怀 。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就永不失败 。如果我们尽应尽的义务,那么,通过我们尽义务的这个行为,此项义务在道德上就算完了,这与我们行动的外在成败并不相关 。
知命之年是多少岁,古称知命之年是指多少岁知命之年是指五十岁 。
1、释义: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指50岁 。
2、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
释义: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 。
3、用法:作宾语;指50岁,用于男性
4、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经历知命之年以致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
扩展资料其他年龄称谓
1、花甲:指60岁 。
2、古稀:指70岁 。
3、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
4、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春秋时期《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 。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
5、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战国《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
6、耄 :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7、耋:年八十曰耊 。
8、耄耋:七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 。
9、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命之年
知命是指多少岁?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中寿八十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028023.html 知命也作知天命、半百、知非, 认识天命或命运, 五十岁的代称.《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
知天命之年指的是多少岁?天命之年是五十岁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 。“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
扩展资料
黄口:十岁以下 。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
及笄:女子十五岁 。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