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历史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封建诸王他没有注意到汉初的教训吗

明朝开国伊始,太祖朱元璋即大肆分封诸子为藩王,从而推出了一系列极富特色的历史剧目 。但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极为精明的人,汉初分封藩王的弊端他不可能不知道,那么他为何还要进行分封呢?个人看来,其既有现实客观原因,也有朱元璋的主观原因 。

熟悉历史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封建诸王他没有注意到汉初的教训吗

文章插图
一、客观原因
1、明初分藩是定都南京后采取的相应措施 。
关于建都何处,朱元璋在元亡后曾反复斟酌 。北方的西安、洛阳、开封等地是历代帝王建都之所,由于元末战乱,此时北方经济十分贫瘠落后,不适合定都 。而东南地区此时则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江浙的长江三角洲一带是有名的粮仓,又是纺织业和制盐业的中心,而且朱元璋已经营多年,基础巩固,因此他决定在南京建都 。
熟悉历史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封建诸王他没有注意到汉初的教训吗

文章插图
定都江南虽然解决了明王朝经济上的一些矛盾,但在军事布局上却出现了严重问题 。“太祖建都金陵,去边塞六七千里,元裔时出没塞下,捕杀吏卒” 。元朝虽然灭亡,但其残余势力仍不断骚扰中原,欲图恢复其在中原的统治 。因此,加强北边防御,有效地制止北元残余势力的南下,就成为此时明王朝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分封藩王便成为一个选择 。
2、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安定天下巩固江山首先是一个用人的问题 。
针对用人问题,朱元璋面临的是一个遗民恋旧主,新贵日骄奢的官吏队伍现实 。当时,那些与朱元璋一起打下江山的元勋宿将开始骄奢起来 。虽然朱元璋曾于洪武九年(1372年)作铁榜九条,申诫公侯及其家属,不得依势凌夺田产,不得私役官军,不得强占官民山场、湖泊等,但此后还是发生了如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等,这些都是朱元璋不能容忍的 。
熟悉历史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封建诸王他没有注意到汉初的教训吗

文章插图
此外,明初士大夫中一部分元朝遗老和原张士诚的臣僚,与新王朝多是貌合神离,他们“身在江南,心思塞北”,一些人被迫出任于朝,但又“多诈死佯狂,救解职事 。”由于这些原因,朱元璋在用人上更倾向亲属来稳固统治,分封藩王也就理所当然 。
3、朱元璋十分注意吸取历史经验 。
这个历史经验当然不是汉初分封诸王的历史教训,而是历史上唐、宋两朝宗藩势微,帝室弧立,危难之时无所藩屏的教训,以及历代地方割据叛乱给朝廷造成的威胁 。元末北方军阀察罕帖木儿,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良弼等拥军割据的事实,朱元璋更是无法忽视 。而分封藩王则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
熟悉历史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封建诸王他没有注意到汉初的教训吗

文章插图
以上三点客观上构成了明初分封藩王的历史背景,明初大力加强边疆防,迅速稳定社会秩序是当时形势的客观要求 。但满足这些要求,分封藩王并非唯一选择,那么朱元璋为何还要选择这一条道路呢?这与其个人经历和思想也是密不可分 。
二、主观原因
朱元璋的出身、经历以及由他“特殊的生活条件”所形成的心理等因素,也是促使其分封藩王的重要原因 。
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祖祖辈辈受地主阶级残酷压榨 。其父四次迁徒,朝夕傍徨,常“取草之可茹者杂米而炊” 。1344年“天灾流行,眷属催难”,他的父女、长兄皆病饿而死,在“魂悠悠而觅父女无有,志落魄而快佯”的境况下,被迫“托身绷流”入皇觉寺为僧,以后又在淮西游方乞食三年,受尽人间疾苦,红巾军起义后,在“四境逼迫”的情况下,投身农民战争 。
熟悉历史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封建诸王他没有注意到汉初的教训吗

文章插图
因此早年的朱元璋对地主官吏是有着深仇大恨的,这成为了他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 。为了得到天下,他虽然宣布“贤人君子原能相从立功业者,吾皆应用之”,广泛吸收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但这仅是利用他们的封建文化知识以及治国谋略,他们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形象,并没有因其政权的蜕变而得到改善 。朱元璋在与群雄争斗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劳心焦思,虑患防微近二十载”,进一步看清了地主、官僚、豪强们的丑恶形象,他原先的仇恨心理得以更加强化 。
熟悉历史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封建诸王他没有注意到汉初的教训吗

文章插图
因此朱元璋对地主官吏始终是不信任的,骨子里甚至是充满敌意的 。明初天下初定,他便迫不急待地大诛功臣、官吏、豪强,其手段之狠,打击面之宽,杀人之多在历代封建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