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艾青诗选赏析

《芦笛》是一首抒情长诗,诗人以“我"和芦笛之间相依为命的关系以及悲惨境遇作为纵向的线索,以彩色的欧罗巴、阿波里内尔、大西洋边自由自在与上海滩的巴士底狱、比歌声更响的铁镣之间的对比表现作为横向的线索,由此组成了一个立体的诗歌结构 。
【芦笛艾青诗选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艾青对遭监所发出的反抗之声,同时也表现了叛逆之情 。可以说,反抗之声和叛逆之情是围绕着一支芦笛而展现出来的 。
芦笛与“我”相依为命的关系本来是实在的,因为横线上层层展现的有悖情理的事件,如芦笛被屈辱,“我”要向灼肉的火焰中伸进手去救它出来等等,使芦笛、芦笛与“我”的关系就变得虚化了,这就是运用了一种象征手法 。
这首诗除了采用象征手法,就是以意象来象征情感以外,也有直接抒情 。


艾青诗选芦笛赏析《芦笛》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艾青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 。
一、写作背景:1932年7月12日,艾青因从事活动而被捕 。就在这时,他开始了诗歌创作,而《芦笛》这首诗就是在狱中写出来的,写于1933年3月28日 。
二、内容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艾青对遭监所发出的反抗之声,同时也表现了叛逆之情 。可以说,反抗之声和叛逆之情是围绕着一支芦笛而展现出来的 。
诗篇一开头就说:“我从你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了一支芦笛 。”这里暗示着:与作者所遭遇到的相比较,欧罗巴还算是一个允许各种艺术创造存在的地方,因而芦笛也就成了艺术创造的象征 。而艾青正是在那里找到了这支芦笛的 。接着说,“同着它,我曾在大西洋边像在自己家里般走着”,表现了一种生活在欧罗巴那种无拘无束的亲切感 。诗篇到此,作者猛地一转,就开始写诗人结束异域漂泊生活后回归故土,却反而要哀叹了,“如今,我是犯了罪的,在这里芦笛也是禁物”,芦笛已经“不在我的身边”了,伴随的且有“比我的歌声更响”的是铁镣 。这就是说,在这样的现实中,社会生活和艺术创造都遭受到了严禁 。因此,为了芦笛,或者说是为了艺术创造,“是在痛苦的被辱着” 。
在诗歌的最后十二行中,其抒情转到了另一方面了,说他“将像1789年似的,向灼肉的火焰里伸进我的手去” 。这里表现了诗人是多么渴望能投入到斗争当中去 。他还发誓要始终不逾地以这支芦笛——也就是他自己的艺术创造,去向黑暗发出诅咒的歌 。
这首诗还有个副标题,就是“纪念故诗人阿波里内尔” 。为此,诗篇从第十三行起,插入一大段对这位法国诗人的抒情 。
三、艺术手法:《芦笛》是一首抒情长诗,诗人以“我"和芦笛之间相依为命的关系以及悲惨境遇作为纵向的线索,以彩色的欧罗巴、阿波里内尔、大西洋边自由自在与上海滩的巴士底狱、比歌声更响的铁镣之间的对比表现作为横向的线索,由此组成了一个立体的诗歌结构 。芦笛与“我”相依为命的关系本来是实在的,因为横线上层层展现的有悖情理的事件,如芦笛被屈辱,“我”要向灼肉的火焰中伸进手去救它出来等等,使芦笛、芦笛与“我”的关系就变得虚化了,这就是运用了一种象征手法 。这首诗除了采用象征手法,就是以意象来象征情感以外,也有直接抒情 。
艾青
《芦笛》艾青诗选赏析是什么?关于这首诗,艾青作过简要的解释:“我把芦笛象征艺术,把元帅节杖象征不正的权力;诗里骂了白里安,骂了德国的俾斯麦;而且说我将像1789年似的向巴斯底狱伸进我的手去,而这个巴斯底不是巴黎的巴斯底狱 。”
芦笛具有丰富而广阔的象征性 。这支芦笛是从欧罗巴带回来的,在诗人的心灵里欧罗巴是彩色的,他被后期印象派大师塞尚、高庚、梵高、莫的里尼亚尼们的个性鲜明、为整个世界增添了光亮和色彩的画和波特莱尔、兰波、凡尔哈仑等的同样新奇的诗 。
深深地迷醉和浸染,他也有了自己的与生命相连的笔 。
诗人简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 。浙江金华人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 ——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
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