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变白掉鳞烂尾巴是怎么回事

主要原因:
1、变白:通常是因为缺氧,大量换水引起不适等原因造成 。需要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
2、掉磷:通常是因为水质恶化或者鱼群打斗造成 。需要及时换水 。
3、烂尾:通常是由水温突变引起 。需要保持水温恒定 。
鹦鹉鱼:鱼类的一种,学名洛神颈鳍鱼,隆头鱼科的属类 。因其色彩艳丽,嘴型酷似鹦鹉嘴型而得名 。
鹦鹉鱼身上有白点腐烂的原因和治疗方法鹦鹉鱼身上有白点腐烂的原因
1、白点病所致:鹦鹉鱼体表会出现白点和腐烂现象,最常见原因就是它患了白点病 。这种疾病主要是小瓜虫大量滋生和入侵导致的 。通常都是因为饲养鹦鹉鱼的水温过低造成的,因为小瓜虫只有在低温的环境下(25℃以下)生长和繁衍 。
2、肤霉病所致:鹦鹉鱼身上有白点也有可能它患了肤霉病(水霉病),这种疾病主要是饲养鹦鹉鱼的水太久没换,水质变成或细菌入侵鹦鹉鱼体表伤口导致的 。但因为肤霉病前期也是出现白斑和白色絮状物,许多人就直接认为是白点病了 。所以饲养者要在鹦鹉鱼患病时要认真观察清楚病因 。
鹦鹉鱼身上有白点腐烂该怎么治?
如果是白点病引起鹦鹉鱼身上出现白点腐烂,那饲主就要立即将鱼缸的水温提高到30℃,接着要对缸内的水进行置换,同时撒入适量的鱼类专用盐对鹦鹉鱼进行消毒和治疗 。要是鹦鹉鱼患白点病的情况很严重,那饲主就需要使用3%浓度的孔雀石绿或次甲基蓝溶液进行治疗,且要将病鱼进行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健康的鹦鹉鱼 。
如果鹦鹉鱼是患了肤霉病,那饲主就需要把患病的鹦鹉鱼浸泡在3%浓度的食盐水里面(10分钟左右即可),一周左右鹦鹉鱼就会好起来了 。如果肤霉病症状已经很严重,鹦鹉鱼已经没有什么食欲的话,饲主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或呋喃西林溶液进行药浴治疗,也可以在腐烂的位置涂抹适量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同时在治疗病鱼期间,鱼缸的水要三天一换,避免鹦鹉鱼因水质不洁加重病情 。
以上就是鹦鹉鱼体表会出现白点和腐烂的相关知识介绍了 。注意:鹦鹉鱼会患病的大多数原因都是水质不洁引起的,所以饲主要定期换水、及时清洁鱼缸内垃圾,保证水质的洁净 。
鹦鹉鱼长白毛掉鳞片这是严重的白点病,其实就是一种极其小的寄生虫,把水温升高到33度,在水里撒一大勺海盐,食用盐也可以,如果能买到专用药品“白点净”,撒到水里效果更好 。也可以在任何药店购买“高锰酸钾”,把鱼缸里的水盛出来一盆,撒入高锰酸钾,五百比一到三百比一的比率,把鱼捞出来放到药水里浸泡一分钟,每天一次 。
鱼缸里的水,换掉一半,换入的水温度要和鱼缸里的温度近似 。
白点病治愈率不到一半,尽力而为吧 。
鹦鹉鱼 鳞片发白是什么原因【鹦鹉鱼变白掉鳞烂尾巴是怎么回事】应该是疖疮病
[病原体] 为疖疮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 。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大小为(0.5~0.6)微米×(1.0~1.4)微米,单个或两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无荚膜,无芽孢 。琼脂菌落呈圆形,直径2~3毫米,灰白色,半透明,最适培育温度25~30℃ 。
[流行与危害]由于病灶在鱼体背鳍基部两侧,以及疖疮仅在皮肤局部小范围内充血发红,而且病灶向外突出形成疖疮,所以不易形成流行病 。因此,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主要危害鲤、草、青等鱼 。
[症状] 此病又称瘤痢病,病灶部位不定,通常在鱼体背鳍基部两侧,皮下肌肉组织出现1个或几个红肿的隆起,形似脓疮,用手触摸,有柔软浮肿的感觉 。随着病情的发展,肌肉组织呈现出血、体液渗出,继而坏死、溃疡 。由于患部在背鳍基部两侧,故导致病鱼鳍基部充血,鳍条散开,病情严重时,肠道也有充血发炎症状 。一般可根据症状诊断 。当疖疮部位尚未溃烂时,切开疖疮,明显可见肌肉溃疡,有脓血状的液体 。涂片检查时,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量的细菌和白血球 。
[防治方法] (1)预防 ①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 。②药物消毒,用2克/立方米水体呋喃唑酮药浴鱼体30分钟,可消毒受伤部位,防止细菌感染 。(2)治疗 (内服与外用) ①内服磺胺类药物,混合饲喂,连用5天; ②内服呋喃唑硐,每天1次,混合饲喂,连用20天 。③内服抗生素类,连用10天;氯霉素,连用5~10天;四环素,连用10天 。④内服氟哌酸,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为1个疗程 。①预防此病应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鱼外伤 。②待脓疮成熟后开刀排脓,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 。严重者立即淘汰,发现身上有鼓疱者捞出单独治疗 。③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