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为何允许华西村独立存在

华西是特定时代的畸形产物,简而言之主要来自上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中,分田到户承包制改革与维护农村集体公社制度不变两个派别之间的斗争 。在这个过程中,华西的领导人抓住了机会,走了自己的集体特色的道路,并且在省市以及更高层获得了相当的支持和帮助,它的产业发展,比如钢铁、卷烟厂,这些项目能够获批都是有特定人支持,在特定背景下主要是党内路线斗争,发展壮大起来的 。华西的发展历史,可以参照另一个样本,即国有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的起伏沉落,一个一个峰谷都有各自的大背景和成因,两项参照,或许会理解得更为深刻一点 。华西(包括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优越性的一个突出象征,所以为了突出这一点,经济效率、产出比、经济活力等等一些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和概念并不被十分看重 。明了这些,我们会对华西与目前中国大趋势不一致的地方有所感悟 。至于华西领导人的继承问题,一方面,在华西吴氏子弟或许是这份事业的最优选;另一方面,从大的环境看,全中国不外乎如此,只是在华西外部,尚有其他经济成分存在,不那么明显和突出罢了 。
华西村是如何发展起来的1957年江阴县撤区并乡,原属瓠岱乡的华西村改属华墅乡,改称华墅乡第23高级社,吴仁宝任第23高级社党支部书记 。最初全村约有380户1520人的常住人口,面积0.96平方公里 。
1958年8月,第23高级社与其它三个高级社合并,改称跃进社,吴仁宝改任跃进社党支部书记 。
1961年10月15日,华墅人民公社17大队拆分为4个生产大队 。因在华墅人民公社最西边,得名华西大队,吴仁宝任大队书记 。
1999年,华西村股分公司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的上市公司 。
1980年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华西村顶着压力继续实行大队核算制度,因公社制度的取消后改名为华西村 。二十多年后,华西村从最初负债2.5万人民币起步,发展到如今经济总量已超280亿人民币,成为下辖9大公司、60多家企业的“华西村集团” 。
2004年,华西村通过多次“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办法和周围16个行政村合并组成了一个大华西村,人口增加到3万,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 。
华西村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华西村集团与下属企业实行的承包经营,按“二八开、一三三三”制办法分分配利润,即企业的超额利润20%上缴集团,80%企业留用(二八开);留用部分10%奖励给承包者,30%奖励给管理和技术人员,30%奖励职工,30%做为企业公共积累(一三三三) 。
华西村还有另外一个规定,叫做“少分配、多积累、多记账入股”,奖励承包者的奖金20%兑现为现金,其它80%则以入股方式享受分红 。现在华西村集团已经不是完全集体所有制,而是集体控股70%,村民参股30%构成的公私合作模式 。
华西村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从农业起家、工业发家到第三产业兴家的过程 。
从小作坊起步,华西村经过工厂、企业、公司、集团等几个阶段;从简单的农机修造到铝型材、铜型材、钢材、纺织、化工、电子等六大生产系列;从1960年代的几个小厂到1999年的江苏华西集团公司下设的13个分公司和40多个工厂企业 。
华西村逐渐形成颇具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全国首家以村命名的乡镇企业上市公司, 主营范围涉及纺织品、化工原料、化学纤维品、服装制造、热电站、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 。2004 年实现销售 260 亿元 。
2004年后,华西村的发展模式开始从单一发展工业转向工业与服务业并举 。
华西村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全村经济总量20%以上,每年平均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万人次 。
扩展资料:
主要景点
一、华西邨博物馆
华西邨博物馆位于江阴市华西新市村,背靠龙沙山,总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整个仿古建筑群参照了故宫博物院的设计:
同等比例复制了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东华门、角楼和红墙等建筑,馆内设书画馆、古陶瓷展区、工艺美术精品展区和文化艺术创作馆,珍藏、展示名家大师的字画、雕刻、玉器、瓷器、绣品、金属工艺品等万余件(套) 。
二、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
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位于华西村南部,设计高度328米,总高74层,于2011年投入使用;大楼顶部设有空中花鸟园、空中游泳池;二楼设有2000平方米的购物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