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知肉味形容什么的魅力

三月不知肉味形容音乐的魅力 。出自于《论语·述而》的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 。《韶》乐,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 。孔子认为,《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尽善尽美 。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独特魅力?孔子在齐国的时候,曾经闻听了《韶》乐,被深深吸引,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 。韶,是雅乐的一种,相传为舜所作,主要是用来“明帝德”,即歌颂并展示帝王之德,传说舜作此曲,是为了表明自己要继承尧的帝王之德 。
此后,《韶》乐就被作为用于祭祀或大典这些场合的音乐 。孔子认为《韶》乐是尽善又尽美的音乐,内容意蕴美好向善,舞蹈声音优雅动听,已经是好到极致了 。
因此才会听到“三月不知肉味” 。这个“不知肉味”,应当即是一种欣赏音乐时所进入的状态,一种沉浸于艺术欣赏中的玄妙感受,又带着孔子对礼乐制度的美好愿景 。
相关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到齐国游学,他到郊外散步,他听到一阵悦耳的音乐,就循声走去,看见一个老人在树林里演奏《韶》乐,悠扬的乐声把孔子心中烦闷驱逐得一干二净 。
以后的几个月孔子一直陶醉在这音乐中,不知道吃肉的味道 。迷人的音乐让孔子三个月不知道肉的味道,音乐的魅力实在是无穷!不过仔细想一想,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所有宴会上的美味佳肴岂不都变成索然无味的东西了吗?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独特魅力 三月不知肉味原典故介绍1、用来形容音乐的 。孔子在齐国的时候,曾经闻听了《韶》乐,被深深吸引,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 。韶,是雅乐的一种,相传为舜所作,主要是用来“明帝德”,即歌颂并展示帝王之德,传说舜作此曲,是为了表明自己要继承尧的帝王之德 。
2、“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主要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朱熹曾为此作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 。
3、“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发生在当时周朝的首都洛邑,周敬王的大夫苌弘正在自家厅堂里接待客人,而那位客人便是身为鲁国大夫的孔子 。
4、孔子在齐国的时候,曾经闻听了《韶》乐,被深深吸引,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 。韶,是雅乐的一种,相传为舜所作,主要是用来“明帝德”,即歌颂并展示帝王之德,传说舜作此曲,是为了表明自己要继承尧的帝王之德 。
5、此后,《韶》乐就被作为用于祭祀或大典这些场合的音乐 。孔子认为《韶》乐是尽善又尽美的音乐,内容意蕴美好向善,舞蹈声音优雅动听,已经是好到极致了,因此才会听到“三月不知肉味” 。这个“不知肉味”,应当既是一种欣赏音乐时所进入的状态,一种沉浸于艺术欣赏中的玄妙感受,又带着孔子对礼乐制度的美好愿景 。
6、孔子创立了儒家文化自然对代表虞舜太平和谐之乐韶乐情有独钟,终日弹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 。一连三个月,睡梦中也反复吟唱;吃饭时也在揣摩韶乐的音韵,就连肉食都变得寡淡无味 。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用来形容齐国音乐“韶乐”美妙动听的,连吃饭时都在想着以至于尝不出肉的味道 。后世也用“三月不知肉味”来形容做事专注认真,白话中也用来表述家境清贫 。
《论语》中的部分经典名句:
《论语·子路篇》—“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论语·雍也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为政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里仁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论语·季氏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
《论语·雍也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论语·八佾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论语·公冶长篇》—“三思而后行 。”
《论语·卫灵公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三月不知肉味形容什么的魅力】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形容齐国音乐“韶乐”美妙动听的 。
“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用来形容齐国音乐“韶乐”美妙动听的,连吃饭时都在想着以至于尝不出肉的味道 。后世也用“三月不知肉味”来形容做事专注认真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