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书法特点

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其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 。
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
欧阳询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其所写的《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


欧阳询书法特点是什么?欧阳询书法特点: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
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 。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 。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 。”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 。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
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 。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 。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 。
欧阳询文化园
欧阳询书法文化园位于书堂山街道书堂山村与何桥村的交界处,核心景区位于书堂山上 。书堂山濒临湘江,与长沙湘江航电枢纽毗邻,北距长沙铜官窑遗址公园6公里,南距长沙市中心城区约20公里,海拔192.4米,主峰面积1.85平方公里,是欧阳询父子从事书法艺术学习和创作的重要场所,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
唐代书法名人欧阳询生于此山,长于此山,创欧体,开颜柳先河,称唐代楷书第一人,是一座当之无愧的书法名山 。山中欧阳询祖居、书堂古寺等遗迹保存较好,“太子围圩”、“洗笔泉池”等书堂八景遗风尚存 。
欧阳询的书法特点书法特点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司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 。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
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
用笔特点: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轻重,凝神静虑 。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 。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
人物介绍:
“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 。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
轶事典故:
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
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询
欧阳询字体的特点是什么?欧阳询字体的特点: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 。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