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帮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战功,为何仍被处死的( 二 )


这类无功受禄的人,在其接受赏赐或者官职的时候,已经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皇帝或者主公 。可以暂时获得发挥才能的平台或者享受荣华富贵的地步,不过他们的下场也由皇帝决定 。
皇帝要他去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 。为皇帝背黑锅,是很正常的事情 。甚至到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地步 。大部分无功受禄的大臣,一般下场都不好 。这类人担任要职,风头太大,皇帝也要压制他们 。
这就是古人讲究“无功不受禄”的原因 。现代社会也有这类的事情,比如职场小白刚进入公司被老总看重,一路提拔,甚至奖金丰厚,不久老总请吃饭,饭桌上老总希望小白帮个忙 。小白觉得老总对自己非常好,一下就答应了事情,却没有问老总说的是什么事情 。
结果老总开口了,说自己就一个儿子,就是不成器干了不少违法乱纪的事情,如果有人顶了罪名,也就没有啥大事情了 。今天请你吃饭就是为了这件事 。职场小白已经答应了,又不能反悔 。只能乖乖去替老总儿子顶罪 。
《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和以上的角色都是属于无功受禄 。这类人实际上被人看不起,周培公也一样,他去兵部去朱国治的奏折,兵部的人对他视而不见,丝毫不理他 。

周培公帮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战功,为何仍被处死的

文章插图
不过他干的事情不是脏活累活,反而是可以名垂青史的事情,比如平定三藩之乱,这还是康熙这个人还不错,没有如同其他帝王一样 。
康熙对周培公还是很不错的,希望周培公分担自己的压力 。不过周培公已经无功受禄了,还保持自己的书生傲气,身上还有很多刺 。面对很多朝廷大事,周培公有自己的意见却默不作声,只有康熙发话才发表意见 。
这一点让康熙很不爽,尤其是周培公心里还有满汉畛域之分,很多事情上没有尽心尽力,对康熙有所保留 。尤其是康熙撤藩这件事情上,周培公为了报答康熙支持撤藩 。
对局势却没有说明白,一旦吴三桂反叛后,朝廷如何处置 。康熙误判形势一意撤藩,吴三桂反叛朝廷,朝廷没有准备,东南半壁落入吴三桂手中 。
康熙对周培公是有意见的 。偏偏周培公又参与进了明珠索额图之争 。明珠支持大阿哥,希望让大阿哥继位,而索额图的侄女赫舍里是皇后 。皇后难产后一直不闭眼,希望皇上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 。
不过康熙不喜欢赫舍里,对这件事自己心里清楚,但是不下决定 。康熙身边的人也不敢说,唯独周培公当时说破了皇后的事情,让康熙下不来台,不得不立胤礽为太子 。
立储是皇帝的私事,大臣随便参与立储,不会有好下场的 。康熙作为皇帝并没有当场发作,但是这件事得罪了明珠 。明珠记恨周培公,在其快要平定吴三桂叛乱大获全胜时,被明珠进谗言撤了周培公的职 。
班师回朝后,周培公本来立下了大功,却在朝堂上没有立足之地,康熙将其调任到盛京担任将军,远离朝廷是是非非,看似是贬低冷落,实际上是保护周培公 。
周培公帮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战功,为何仍被处死的

文章插图
如果周培公还在朝堂上,康熙继续重用 。那么,明珠和索额图一定会排挤暗算周培公,搞不好会被暗算不得好死 。最后周培公得以善终 。
周培公选择了做奴才,康熙对待他如同大臣 。让他保留了自身的傲气,也让他发挥了才能,还让他得以善终,没有像和珅一般下场,康熙没有亏待周培公 。
历史上有没有周培公这个人两说 。影视剧中也没有处死呀 。
单从影视剧角度分析作者要怎样引导观众说下自己的理解;清朝是满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就是少数民族王朝,要知道一个少数民族管理多于自己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汉族那是“格外用心地”;清朝一直就有了以满制汉的传统,目的就是用满族牢牢压制汉族 。
周培公是个汉人,在平定三藩的时候手握重兵,平定了三藩那是功高震主,康熙身边的满族大臣提醒康熙提防着点周培公 。
周培公随即被收回兵权送往满族老家东北监视居住 。
数年之后病故,康熙在生前看过一次他并说了对待他的原因,有一句是“只可惜你是个汉人”,还是以满制汉的传统在作祟 。
周培公能力太强给满族大臣不安全感,康熙觉得也得做点预防,维护满族的团结,结果就是委屈周培公了 。
周培公死后康熙为其守灵也能看出对周培公死亡的惋惜 。
【周培公帮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战功,为何仍被处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