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民俗,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三 )


三、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主要的竞渡活动 。
关于赛龙舟的习俗最早源于上古时期人们的图腾崇拜 。
这种说法闻一多先生在他的论文《端午考》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
闻一多先生认为,上古吴越地区的人们对龙的崇拜,认为自己是龙的子孙,是一种标准的图腾崇拜 。
吴越民族作为上古时期的百越族群,大多数已经融入到汉族了,但也有少数支系的后裔,一直繁衍流传了下来,分化成了壮、布依、侗、傣、黎等民族 。
在这些少数民族的习俗中,关于对龙神的崇拜也渐渐流传了下来,其中又以苗族的龙舟节最为出名 。

关于苗族五月初五龙舟节,最主要的说法就是祭祀,就连传说都与龙有关 。
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保公的老人,和他的独子九保一起以捕鱼为生 。
有一天,父子俩一起去打鱼,突然之间,狂风大作,深潭中突然蹿起一条恶龙,一下就把九保给拖走了 。保公急忙跳入潭水中寻找,找到了一个龙洞,他游到龙洞里一看,儿子已经死了 。
为了给儿子报仇,保公拿着火草,潜入龙洞,一把火将龙洞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于把恶龙烧死了 。
龙死了之后,便浮在了水面上 。村民们看见这么大一条龙,都赶来分龙肉吃 。那一天夜晚,死去的龙给村民们托梦:“我伤了老人的独子,自己也赔了一条命,如果你们能行好,就用杉树依照我的身躯,在江上滑几天,像我活着的时候一样,我就兴云作雨,让你们五谷丰登 。”
第二天,人们就按照龙所说的,用杉树做了一条小舟,在江水上滑了几天,果然降了喜雨,那一天就是五月初五 。
越王勾践剑
关于龙舟竞渡,还有另一种说法也流传了下来,就是记载于《楚传》中的“越王勾践说” 。
相传越王勾践灭国后,为了报仇,以竞渡的名义暗中操练水军 。
其实,在古代,竞渡活动一开始并不是端午特有的活动,或早或晚都可以举行竞渡,比如《会稽志》中就记载到:“二月二日,帅府领客观竞渡 。”
渐渐地,赛龙舟便演化成了习俗,流传了下来 。
到了唐代,竞渡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娱乐活动,其场面之热闹,是其他任何节日都无法比拟的,张建峰《竞渡歌》就有生动的描写: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
除了吃粽子,插艾草,赛龙舟,不同的民族还有着不同的习俗,比如斗草,赠扇子,吃茄子或长豆等等,但追根究底,都是人们对辛福生活的祈求和对圣人先贤的追思,也正是这些深刻的文化内涵,让端午节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