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起源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
  • 1.端午节的起源简单介绍
  • 2.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单
  • 3.端午节有哪些来历和传说
  • 4.端午节由来是什么呀
端午节的起源简单介绍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 , 有好几种说法 , 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 。
屈原 , 是战国时期楚国一名爱国的大臣 , 也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
屈原正直的性格 , 爱国的行动 , 遭到当时贵族的排挤和诽谤 。他被免职流放在外 。写下了著名的《离骚》《天问》《九歌》等忧国忧民的诗篇 。
公元前278年 , 楚国战败 , 屈原痛心疾首 。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 六十二岁左右的屈原来到汨罗江边 , 抱着一块石头 , 绝望地投江自尽 。
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后 , 纷纷划着小船前来打捞营救 , 但一无所获 。担心水里的鱼虾吃屈原的身体 , 于是老百姓们从家里拿来米团 , 投入江中喂鱼虾 。
渐渐地 , 演变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也被人们认为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
传说故事(说明性故事)
(一)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 , 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 , 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
(二)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 , 因曹父溺江而亡 , 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 , 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 , 乃在五月一日投江 , 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 , 乡人群而祭之 。
(三)白蛇传
传说白蛇白素贞 , 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 , 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 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 , 差点现出蛇形 , 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 , 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
(四)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 , 吴王阖闾逝世 , 皇子夫差继位 , 伐越大胜 , 越王句践请和 , 伍子胥主战 , 夫差不听 , 却听信奸臣言 , 赐伍子胥自杀 , 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 , 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
二、相关习俗
端午节又称天中节 , 因为农历五月以后 , 天气渐渐炎热 , 因此蚊虫苍蝇孳生 , 传染病很容易发生 , 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 。而到了端午节时阳光最为炽热 , 百毒齐出 。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五种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来去除各种毒害 , 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
民国成立以后订为「夏节」 , 另外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又称「诗人节」 。端午节 , 因家家户户悬挂菖蒲避邪 , 故称「蒲节」 。
端午节的相关习俗有下列几:
(一)吃粽子
是因屈原投江 , 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 , 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 , 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 。
(二)喝雄黄
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 , 开始活跃起来 , 瘟疫渐多 , 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传的故事 , 白蛇喝了雄黄酒之后 , 差点现出蛇形 , 所以民众则起而彷效 , 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 。
(三)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 , 都有其原因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 , 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 , 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 , 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 , 叶片呈剑型 , 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 , 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 , 可以斩千邪 。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 , 割蓬作鞭 , 副以桃梗蒜头 , 悬于床户 , 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 , 或剪彩为小虎 , 帖以艾叶 , 内人争相裁之 。以后更加菖蒲 , 或作人形 , 或肖剑状 , 名为蒲剑 , 以驱邪却鬼」 。